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精彩阅读京津冀蓝皮书:用大数据建三地人口信息平台
京津冀蓝皮书:用大数据建三地人口信息平台
2015-04-20
收藏

京津冀蓝皮书:用大数据建三地人口信息平台



今天上午,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5)——协同创新研究》发布会在京举行。

蓝皮书指出,目前,人口、城市功能过度集聚、行政分割、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是影响和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原因。建议尽快构建京津冀跨省市公共服务分担与统筹体系;建立京津冀人口流动信息交流监测平台,实时交流三地人口流动信息,对现有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整合与对接。

同时,京津冀大数据研究中心也于今天正式成立,将致力于运用大数据思维,对京津冀区域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

制约·公共资源

配置不均衡

应建跨省市统筹体系

蓝皮书称,京津冀集聚了全国最优质的教育、文化、医疗、科技等资源,近年来区域整体公共服务水平逐渐提升,但三地公共服务的落差较大,影响了要素流动、功能疏解和协同发展。

三地公共资源配置不均等,是由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差距过大造成的。公共资源配置与现有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直接相关,与地方间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尚不完善有关。

建议:蓝皮书建议,公共服务领域的协同创新,应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现行的财政体制,完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根据区域功能、区域人口和面积等客观标准,建立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构建京津冀跨省市公共服务分担与统筹体系。

制约·交通

需通过“联”促进“流”

报告指出,京津冀区域交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群内城际间交通运输结构单一,铁路运输能力不足。超大城市市内轨道交通密度不够,市郊铁路发展不足;交通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城市间缺乏直接运输和微循环,区域机场群、港口群之间缺乏分工协作,多种运输方式间更是衔接整合不够等。

建议: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对现有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整合与对接,通过“联”促进“流”。例如加强超大城市市内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建设,实现区域内大中小城市互联互通。促进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交通枢纽相互对接,提高交通通达性和和服务水平。同时,构建“一小时”交通圈、半小时通勤圈,实现区域公交一卡通、客运服务一票式、货运服务一单制。加强区域内国际机场群建设,打造一个区内整体的 “分布式大机场”。

建议·人口控制

搭三地信息交流

监测平台

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的人口问题一直受到关注。特别是作为区域内特大城市的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近年来的外来人口急剧膨胀。

蓝皮书指出,京津两地外来人口持续增长既有市场原因也有政府原因,此外,超大城市落户由多部门审批,准入条件与规模调控之间缺少有机联系,也是造成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困难的原因之一。

建议:针对京津冀超大城市的人口调控,应建立京津冀人口流动信息交流监测平台,实时交流三地人口流动信息,并对人口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监测。

此外,人口管理调控涉及面广,需要有一个综合协调部门承担这一工作,该机构主要职能包括制订每年三地人口指标分配方案等。同时,短期内,对于京津两个超大城市,应继续发挥户籍在人口调控中的作用,通过推进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渐降低京津两地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

制约·水资源

供需矛盾加剧

蓝皮书指出,京津冀区域尤其北京市、天津市水资源重度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京津冀各大流域水生动物数量明显减少,且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由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线建设相对滞后,水体纳污能力接近极限。

就北京而言,从供给角度看,北京市多年(2001-2013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4.8亿立方米,但用水总量在35.4亿立方米左右,用水缺口约10.6亿立方米。

由于北京市地铁、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下空间(如人防工程)等设施建设,中心城区地下水“库容”减少,地下水超采与地面水空间的缩减,加剧了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与水环境的脆弱性。

北京地下水水位每年以1.1米的速度持续下降,从1999年到2013年已经降了20多米。

建议:成立京津冀区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协作委员会;建立专项基金,探索建立“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财政支持体系;划定红线,保障生态安全;共建区域“碳交易”市场;积极发展生态教育旅游与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提高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机会·新能源

赋存丰富 可多元化利用

蓝皮书指出,预计2015~2050年,京津冀地区年能源消费总量仍将持续增长,依靠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难以为继,必须走多元化的能源发展道路,需要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京津冀地区新能源赋存丰富,应在京津冀地区全面推行太阳能入户、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核堆供热工程。

建议:尽快建立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包括:统一规划建设区域生态体系,划定资源上限、环境底线和生态红线;共建国家级生态合作示范区;尽快建立碳排放权、排污权的区域交易市场等。

此外,还应明确城市增长边界,构建环京津冀城市群森林圈。设置绿色隔离带,保持合理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比例。对大气、水污染进行分区控制,建立区域风沙防御体系。在北京六环和城市外环建设环京森林带,建设一批环京国家公园。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