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精彩阅读中美文化论坛三个关键词:大数据 学术互译 在线教育
中美文化论坛三个关键词:大数据 学术互译 在线教育
2015-05-09
收藏


中美文化论坛三个关键词:大数据 学术互译 在线教育



日前,第四届“中美文化论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宪法中心大厦举行,来自两国政府及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术机构的20多位代表,围绕“培育合作:通过人文研究和创新架构文化桥梁”这一主题,在“学术互译”、“大数据与人文研究”、“在线教育”等领域,分享彼此的经验与体会,畅谈文化交流的实践与构想,努力为增进两国间的理解搭建一座文化的桥梁。

  中国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说:“你和我各有一个苹果,如果交换,我们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当你和我各有一个想法,交换想法,我们就都有两个想法。”跨文化交流正是具有这种神奇功效,它将激荡两国文艺家的灵感,为双方的文化创作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分享大数据人文研究心得

  大数据随着4G网络、安卓平台与交互性个人通讯终端的普及,逐渐成为与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热词,并日渐渗透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将大数据人文研究作为本次论坛分组讨论的一个重点,反映了信息时代人文交流的一个新动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副主任赵胄豪表示,大数据是数字技术步入Web 2.0时代的标志,人类文明的密码就深藏在大数据之中。在这个商品时代,为了不让“付费墙”阻碍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国正在推动一个开放获取的公益项目,整体提升中国社会的人文素质。

  2013年7月,中国社科院“国家期刊库”上线,迄今已收录600多种学术性较强的核心刊物和特色刊物,几乎囊括中国顶级人文社科类期刊。规模上,它已超过美国斯坦福大学海威出版社,成为世界最大的免费全文数字学术期刊平台。目前,该库已有5万余注册用户,被国内外26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荐。

  赵胄豪表示,该库将进一步与国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建设英文版官方网站,将中文学术期刊的元数据和重要的学术成果翻译成英文,收录中国英文期刊,译介国外优秀学术成果等,使该库成为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共享交流的平台。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助理孙一钢在发言中称,在人文及社会计算方法与人文社科研究的融合领域,正出现三类新的研究思维:人文社科开放与全过程研究思维、人文社科碎片化重组研究思维及人文社科计算分析研究思维。在上述研究思维体系下,跨学科、跨平台协作,海量资料加工以及人文社科的计算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料收集研究服务机构,有责任有义务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文化内容服务,满足大数据环境下的用户需求。

  美国国家人文委员会委员约翰·昂斯沃斯先生在伊利诺伊大学推动一项中国图书馆员暑期项目。他表示,中国图书馆员暑期项目的成功举办,显示出大数据技术正成为两国人文交流的新纽带。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