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大数据“算”出一部信息过载的热剧_数据分析师考试
大数据“算”出一部信息过载的热剧_数据分析师考试
2015-07-21
收藏

大数据“算”出一部信息过载的热剧_数据分析师考试


凭借《纸牌屋》起家的美国视频网站Netfli x今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最新出炉,数据显示该网站在美国净增加90万视频订阅用户。有分析认为,促使该网站用户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其低廉的订阅价格,其入门级别仅7.99美元。而另一方面,大手笔制作原创内容,也是他们快速扩张的主要策略。

  近期,该网站又推出一部原创剧集《超感八人组》。和《纸牌屋》一样,该剧同样有着很深的“大数据”烙印:利用多线叙事,将不同文化背景、职业、个性的角色一并串起。甚至连拍摄期间,美国社会最热门的同性婚姻话题,也被实时反映在剧中。可是,不知是胃口太大,还是曲高和寡,该剧推出之后陷入争议。拖沓的剧情发展让网友作出“前11集加起来都比不上最后1集”的调侃。这不由让人想起该网站去年末的另一部剧集《马可波罗》,尽管有着高达9000万美元投资,却遭遇口碑滑铁卢。

  互联网时代,视频网站涉足内容制作已是必然趋势,美国的三巨头Netfli x、亚马逊、Hulu都在今年加大原创剧的投入。可当“大数据”偃旗息鼓,IP概念甚嚣尘上,《纸牌屋》成功搅局影视剧行业规则之后,如何用互联网思维留住观众,进一步拓展市场?

  叙事线索8条并进,“烧脑”还是杂乱?

  大数据算出的“热门”如何捏进同一部剧集,又该如何取舍?《超感八人组》的案例或许可以成为“数据剧”的负面样本。

  韩国的银行女高管被父亲要求为弟弟亏空公款顶包入狱;德国的窃贼为证明自己开锁技术盗走了巨额珠宝成为逃犯;非洲巴士司机为了身患艾滋病的母亲奔走买药却遭黑帮抢劫……8个原本毫无关联的陌生人,拥有警察、演员、网络博主、企业高管、酒吧DJ等各式身份,分处美国、德国、印度、韩国等世界各地,通过“超感”的方式“天涯共此时”。能够彼此感受到对方的处境、情绪,获取对方的知识、语言、能力,甚至能够利用对方的技能脱离险境。

  光看设定,《超感八人组》就与过去传统影视作品有着很大不同,妥妥的一副“心灵感应”豪华升级版。这部由拉娜·沃卓斯基和安迪·沃卓斯基姐弟俩编剧导演的作品一上线,8条情节线并行就让观众大呼“烧脑”。继科幻电影《云图》《木星上行》之后,姐弟俩把触角伸向电视剧。“可以说,《云图》没说完的都在《超感八人组》里”,网友如是评价。

  不过,多线叙事也并非电影中的新鲜“伎俩”,但像《超感八人组》高达8个主人公,不分主次比例似乎还是头一遭,这也成为该剧最受争议的地方:看似能够将“大数据”收集到的热门社会话题、典型人格、文化背景熔于一炉,吸引不同背景、兴趣爱好的观众收看,可是错综复杂的叙事脉络不要说观众是否能够消化,就连剧情本身发展也受到极大的束缚,让不少观众感慨剧集节奏缓慢又无趣。

  超级IP时代,脸熟就能圈到粉,就能卖高价?

  曾一度点燃大家兴奋值,被看作新时代启幕标志的“大数据”概念失效了?总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在概念翻篇速度比日历还快的互联网时代,影视剧创作理念也在不断被刷新。如今换作“IP”登堂入室,成为圈内人嘴边的新词汇。

  然而,大数据也好,IP也罢,在这一场思维变革之中,目前案例似乎也只是停留在营销噱头之上,至于是否真正深入到核心内容创作,就颇值得玩味了。8个人物,8个故事,固然能够将如今热门的社会话题、典型人格一网打尽,但是否彼此独立成篇,又能互相勾连,考验着主创的驾驭能力。《超感八人组》标榜的多人故事让人难免联想到经典美剧《迷失》。不过与后者丰满的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相比,《超感八人组》并不尽如人意,没能摆脱人物符号化的标签。专注于自我的表达和形式化的套路,终究落入自说自话故弄玄虚的窠臼。

  《超感八人组》也不是Netflix第一次遭遇滑铁卢,《马可波罗》以高达9000万美元的霸气姿态亮相,却评价惨淡,大量对东方文化的误读不仅没能打开亚洲市场,豆瓣评分仅仅维持在5.8分。

  所以,并非“大数据”失效,而是主创并未真正着了门道儿,让数据为故事服务。将《纸牌屋》的耀眼归为“大数据”未免武断,数据统计确实能为人们提供优化的组合,但艺术作品毕竟不止于客观理性的数据分析,粘连这些彼此独立的“大数据样本”,需要扎实的叙事逻辑和动人的故事。经典的文本,独树一帜的导演风格和演员精湛的演绎,共同成就了《纸牌屋》的成功。

  在另一边,美国主流电视台制作的《疑犯追踪》《真探》等传统主题的口碑收视双赢。虽不见标榜大数据的宣传,但缜密的逻辑解构和引人入胜的剧情,从来就是观众所热衷的“数据指标”。

  输多胜少谋求转型,海外网络平台剑指实体消费市场

  不过,对于一家基于用户付费盈利的视频网站,选择大数据作为创作的重要依据,也不只是噱头的考量。在美国,Netflix是网络播放平台当之无愧的“大佬”。可是,如何扩大海外用户基数,成为全球化的平台,一直是其一块心病。大手笔的Netflix显然敢于试错,并且越挫越勇。公司财务报告显示,第二财季营收为16.4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增长22%;而净利润为26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7100万美元则下滑63%。

  不久前,公司高层宣布,未来几年内该公司还将把视频网站主导内容制作的道路进行到底:未来5年内,它将以每两周半发布一部的频率,推出原创剧集或原创剧新季,仅今年一年,其原创新剧总数,就是过去3年其原创剧总和的两倍还多。

  不过,网络剧集制作要想比肩传统电视台作品,就只剩大制作、大数据一途了吗?竞争对手亚马逊显然不是这样想。

  近些年,亚马逊有意寻找他山之石,试图以小众题材撬开分众市场:《丛林中的莫扎特》揭秘古典乐团台下的鸡零狗碎;《阿尔法屋》虽以美剧中常见的政治戏剧题材,却是由加里·特鲁多的漫画《杜恩斯比利》改编而来;《透明家庭》以充满人文关怀的白描笔触,关注到变装人家庭的平凡生活,最终成为金球奖上的“黑马”,一举拿下“喜剧类最佳剧集奖”和“最佳男主角”两个奖项;而《格泰莫——吉本的平常街生活》则是一部冒险题材的儿童剧。

  而美国另一在线播放平台Hulu虽声势不及以上两者,也自有经营之道:一方面大举购买《基本演绎法》《音乐之乡》等热播剧的播映权,充实资源库,而另一方面增加原创内容制作的投入,去年首播的超自然题材喜剧《还愿人》也将进入第二季的制作。

  颇为微妙的是,就连Netflix自己,在电影制作上,也显现出与电视剧不同的制作思路——选择投资三部成本在200万美元以下的独立影片。有报道称,Netflix将以单片成本1.2至1.3倍的价格买下电影的全球发行权,在影院上映30天之后,便能放到自家平台播放,要知道在美国,从院线下映,到DVD发行,通常要等上3至4个月的时间。从类型看,三部影片剧情片、歌舞片、恐怖片皆沾。看来,在寻找到足够样本之前,Netflix的大银幕计划还是走保守稳妥之路。

  不论如何,一部作品的成功,既是必然,也有一定的偶然性。《纸牌屋》之后,再无现象级网络原创剧集,这并非“互联网思维”的完败,如何玩转这些新概念,让冷数据、冷模式成为热话题、热现象,对于国内外的创作者而言都还须不断探索。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