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大数据”别成“大泄露”__数据分析师考试
“大数据”别成“大泄露”__数据分析师考试
2015-07-24
收藏

“大数据”别成“大泄露”__数据分析师考试


中国互联网协会日前发布报告显示,近一年来,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人均124元。其中,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包括网民的姓名、学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

就在数天前,一则网络信息泄露让数千万注册用户“心惊惊”——号称在全世界拥有3750万注册用户的英国某社交网站最近遭到黑客攻击,包含用户数据、公司财务记录等大量数据被盗。黑客威胁称,若不永久关闭该网站,就要曝光所有用户的数据信息。若黑客说到做到,有多少人将睡不着觉!

“利用数据分析,在亿万K歌用户中挖掘潜在明星”,说不定“星探”哪天就找上门来,请“麦霸”的你当歌星;“提前预判用户的消费需求,并在离用户最近的社区储备这些商品,用户下单后最短时间送达”,你想要什么,人家给你准备什么,还有比这更周到的商业服务吗?这些是行内人士在全球大数据峰会上吹的风。确实,大数据不仅数据大,能量也大,大到足够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改变”是一个中性词,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大数据落到骗子手里,那就是大坏事。据某网站“网购先赔”服务数据显示,2014年共收到全国用户网络诈骗报案23051例,考虑到报案不到被骗用户总数的1/10,意味着全国每年至少有23万起网络诈骗案件发生。用大数据绘出的“中国网络骗子地图”统计,符合“80后”“广东地区”“天秤座”“男性”条件的是“高危人群”。

玩网络诈骗游戏的都是高智商者,你的钱财到了他们手上,想追回来就要看你有没有中彩票的运气。比起传统诈骗,网络诈骗更加复杂,执法部门有时也爱莫能助。外部治理难度很大、成本很高。求人不如求己,在信息泄露上,个人防范也许更可靠些,成本更低。比如说,给自己的电脑和手机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杀毒;进行网银、支付宝等操作时,确保登录正确的网址;网上购物时,设置复杂支付密码,并定期更换;不随意打开陌生邮件,尤其是带附件的邮件;尽量别“蹭网”,公共场所的未知WiFi一定不要链接;尽量少在微信上测性格、运势;不要把个人敏感照片、数据上传到云端等等。少一点“手贱”,就多一点安全。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