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农业大数据民企敢为先
农业大数据民企敢为先
2016-07-15
收藏

农业大数据民企敢为先

"现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仍是供需问题,农业供给侧改革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头戏。希望民营企业通过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找到农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错位之处,发现市场空白。"

"农业农村大数据不是政府一家去做,需要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是一个合作的机制和模式,绝不是政府自己去干,也不是企业自己去干。"

"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改造,就是利用大数据的预测功能,解决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存在的'卖难买难'的问题,也就是生产和需求脱节的问题。"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日前发布。与此前12年一样,这份引人注目的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

但是,在耀眼成绩的背后,农业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但农产品却销路不畅;农药化肥过量使用推高种植成本威胁食品安全,土地水源环境也已难承污染之重……如何解决这些难题?中央“一号文件”也给出了破解之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就是通过优化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无缝对接。

在这一背景下,大力开展农业大数据开发与应用,推进农业资源利用方式转变,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政企合作大有可为

我国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如何进行农业自身调整?如何实现产消的精准对接?

在当前形势下,要突破资源和环境两道“紧箍咒”的制约,需要运用大数据提高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农业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充分运用农业大数据,将至少产生三点益处:提高土地等各方面要素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运用大数据加强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定价权和影响力。”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认为,“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改造,就是利用大数据的预测功能,解决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存在的‘卖难买难’的问题,也就是生产和需求脱节的问题。”

而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大数据本身也是技术,可以催生出很多新产品、新产业、新的商业模式。“从此意义讲,大数据对整个国民经济也可以说是供给的创新,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王小兵看来,“从这两个层面看,农业大数据对于市场主体,是大有可为的。”

2015年12月31日,为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潜力,有力支撑和服务农业现代化,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农业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

该意见指出,农业农村是大数据产生和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是我国大数据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正在与农业产业全面深度融合。

意见指出,按照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需求,在充分利用已有项目资金的基础上,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强化资金保障。探索市场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支持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企业合作(PPP)等方式,积极规范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大数据领域。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上下联动、社会众筹。

“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等都在我们的考虑之中,总体来说,就是在国家整个大数据的框架下,持开放的态度,欢迎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同时,在确保安全前提下,也将推动农业部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逐步实现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

谈到信息化的具体内容,王小兵说:“就大数据而言,政府要总的牵头,但我们鼓励、支持企业去做。农业农村大数据不是政府一家去做,需要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是一个合作的机制和模式,绝不是政府自己去干,也不是企业自己去干。”

民营企业“吃螃蟹”

随着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和网民人数的快速增长,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逐渐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现实条件。一些企业和组织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吉林棋盘生态农业集团就是一家利用农业大数据信息系统进行农业生产状况评估和监测的公司。它以村集体经济注册,有村集体土地100公顷,自然林15公顷,将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开来,实行“统一农资使用、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机械作业、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粮食”,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因形成了规模化而为实现农业信息化提供了可能。

在棋盘集团总部,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实时监控农业生产的农业大数据信息系统。使用该系统可以实时观测每亩地的土壤状况、水资源情况、农作物长势以及是否发生病虫害、农作物何时将成熟等。棋盘集团董事长冯利伟告诉记者,“因为这套系统,我们足不出户,就能随时掌握地里的任何情况。”

这套系统是谁开发的?棋盘集团相关负责人赵天广告诉记者,“我们是采用了佳格公司的农田信息化管理系统。”

那么,佳格公司的这套系统是否得到或能够得到普遍应用?抱着这个疑问,记者又采访了佳格公司创始人王蕴刚。

佳格公司目前位于美国硅谷。在王蕴刚和他的团队看来,通过卫星大数据可以解决很多环境问题,农业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方向——卫星数据可以反应出地表植被、花期、作物何时成熟、土壤肥度、何时降水、地下水分布等农民关心的问题。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大数据产品解决农民耕种的实际问题,如何时耕种、种什么更高效、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等,相比‘锦上添花’的产品,我们更希望自己能够‘雪中送炭’。”王蕴刚介绍说:“由于地势等地理客观原因和传统经济形态等主观原因,中国目前还无法向美国一样实现‘精准农业’,但可以实现农田信息化管理。吉林棋盘集团的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目前我们在国内第一个成功案例。”

通过农业数据云,佳格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农田信息。农业数据云是一款以卫星和无人机等空间监测信息为基础,气象数据和气象预测为驱动,对农产品各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测、预测、评估和指导的信息储存、分析和发布平台,能够进行农作物类型分析、农作物长势监测、农作物产量估计以及提供以数据为核心的农业金融产品。“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预估农产品产量,估计播种、施肥、收割等关键时间节点,监测农作物种植面积、农作物适宜区分析与规划并监测农作物长势,准确快速评估出受灾面积、受损资产并控制病虫害。”王蕴刚介绍。

佳格公司将农业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而大北农集团则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生猪养殖中。据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介绍,大北农集团打造的“猪联网+”,以猪为核心,将养猪人、屠宰场、饲料兽药厂商、中间商、金融机构等资源,通过互联网联接成闭环,构建智慧养猪生态圈。“猪联网+”能够全程记录生猪养殖过程数据,实时预警母猪生产状态,分析预测生猪出栏和疫情趋势,实现每头生猪增收70-100元;同时,还可以为养猪户提供一站式网上采购及生猪交易,并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向其提供信贷资金。目前已集聚中等规模养猪户3400多户,服务养猪人群28万。

企业在行动,学界也在行动。山东农业大学自2013年起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进行“渤海粮仓”农业大数据的研发工作。其主要做法是:引入大数据技术,建立农业大数据田间采集定位站,布设200多个物联网采集点,找出科技投入因素与增产增效的关系,改变粗放的农业生产和决策模式,为工业精准化生产提供大数据支撑。

迄今为止,山东农业大学已建成了11个涉农数据库和数据平台,搭建了50TB的云计算平台,建成渤海粮仓、数字奶牛等7个子平台,形成30多个服务系统,并已与山东众志电子、山东万兴食品有限公司、亿利集团、临沂烟草、济南天楚科技等企业集团进行合作。

难度不小贵在坚持

我国农业农村数据历史长、数量大、类型多,但长期存在底数不清、核心数据缺失、数据质量不高、共享开放不足、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无法满足农业农村的发展需要。

社会各界参与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的热情高涨,都在积极探索、找寻既有利于自身企业发展又能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道路,当然,这些探路者其实也面临着压力、肩负着重任。

“我们在研究和推进农业大数据工作中,深切感到,面对类型繁多、高度分散的海量数据,如何采集、共享、开放和挖掘应用,难度不小。”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鉴于国内农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和公司自身状况,王蕴刚坦言其公司的农业大数据业务并没有广泛开展,其公司主要针对中大规模或者生产附加值高标准农产品的农业企业作为初期标杆客户,并将在现有主粮作物、高标准水果等作物数据模式拓展到更多的作物品类,同时进一步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合作。

而在王小兵看来,企业要参与农业农村大数据,一定要找到可盈利、可持续的模式,“现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仍是供需问题,农业供给侧改革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头戏。希望民营企业通过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找到农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错位之处,发现市场空白”。同时,还要注重跨界融合的大趋势,要实现数据技术和农业技术的结合。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根据政府宏观决策需要,结合新兴农民、消费集团和家庭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发展。

“农业大数据最根本的两个对接则是,把农业科技和管理信息化对接,为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把信息化与市场对接,让农产品附加价值充分体现。”王小兵说:“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长期探索和努力。”

“渤海粮仓”项目带头人、山东农业大学校长温孚江则针对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数据是重要的资源,也是竞争力的体现。建议国家对农业大数据研究要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在此基础上,突出解决执行力问题,狠抓落实,多出成果,服务产业发展。同时要探索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加大数据采集力度的同时,促进数据的开放、共享、利用,还要保障数据安全、加强数据产权保护。要抓紧启动中国农业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尽快集聚和采集有关土地资源、水资源等重要领域的数据。”

此外,农村农业大数据分析也能够被运用到精准扶贫行动中。“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个是建档立卡,统计出贫困户的人口结构、产业扶贫模式、救济方式,甚至预测出5年脱贫率;还有就是通过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确定发展哪一个产业,使之有一定规模,也更有特色。”王小兵说,“比如准确地预测出一个地方应该种天麻还是种当归,应该种多少当归等等。”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