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被跟踪”时代?ofo大数据定位是什么鬼
“被跟踪”时代?ofo大数据定位是什么鬼
2017-04-18
收藏

“被跟踪”时代?ofo大数据定位是什么鬼

Ofo最近真没闲着,当摩拜以个性和情怀出现在众人视野时,ofo不断以未满12岁骑行出事故、攻陷深圳湾、单车被毁等事件占据社会热点的头条。

愚人节之际,小黄车还宣布,在App端开放定位功能,首次将大数据模式识别算法应用到定位功能中。
值得注意的是,ofo公布的不是车辆GPS定位,而是在 App 端开放定位功能“大数据”定位。
这个定位,是根据用户骑行轨迹、综合海拔、经纬度、速度等信息,利用大数据算法而定位的用户锁车地点。
也就是说,你开了一辆小黄车,你的手机 APP就会自动记录轨迹,并将之共享给ofo,ofo再将数据上传共享给其他用户。
这些数据,都是用户骑行数据,不就意味着我们的骑行路线暴露了?
按理说,这是ofo为保护车辆、确保用户体验而做的重大改变,铁杆粉丝们该欢呼了,但ofo此举却触碰了一个敏感的词:隐私!
事实上,当我们选择适用社交软件的时候,就相当签了无形的隐私卖身契。
用淘宝购物,你的消费记录、经济能力就被掌握。用滴滴打车,出行数据就一览无遗。发朋友圈,关键词便被作为广告投放指标。
这些数据存放在软件上,平台会怎么去使用?能不能公开?很容易就踩了隐私的雷区。
你的行踪,微信知道
说到大数据定位,对于它的应用,大家应该并不陌生。
2016年,腾讯发布了一项新功能“腾讯位置大数据”,根据腾讯系列产品大量的用户定位基数(很有可能是微信),反映实时的人口分布。
2016年末,滴滴出行公布了一份《加班最“狠”公司排行榜》,经过打车用户在后台定位数据的统计,告诉你哪家公司加班最频繁,加班时间最长。
如今,当你从去到一个新的城市,或者只是跨越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微信后台都能实时定位,你会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刷到附近的美食推荐。这些广告的投放,无疑应用了用户的定位数据。
2016年国家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42条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所以,平台对这些用户定位数据的应用,算不算侵犯个人隐私?不好说。
第一,这些平台开放的数据大多是群体性的统计数据,没有透露具体用户的具体信息。再者,他们没有(公开)将这些数据提供给第三方或用于提供服务之外的目的。看起来一切都是从用户体验出发,很是顺理成章!
平台坐镇,盗贼难防
2016年7月雅虎公司尴尬地承认:其5亿用户的信息曾被黑客盗窃,这里包括了用户姓名、电邮地址、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生日信息和加密密码、部分安全问题和答案等信息。
不久后,这些信息就以Peace_of_Mind的网名在暗网The Real Deal以1860美元的价格出售。这创造了世界范围内有史以来最大数量的单一网站用户信息被盗窃的纪录。
2016年12月,京东被曝数据外泄,一个12G的数据包开始流通,其中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qq号、电话号码、身份证等多个维度,数据多达数千万条。黑市买卖双方称,这些数据来自京东,并已被销售数次。
(京东部分泄露数据)
某互联网平台CTO称:“那些看似经过多重加密的用户防护系统,其实并不能抵挡所有攻击。”
像淘宝微信这一类的大平台,自然不会傻到泄露用户数据,但对于用户数据的保护和正确使用,就需要阳光的战略和严密的防护了。
所以,各大平台的大数据服务与数据隐私保护,就像两人三足的游戏,需要并肩才能同行,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任重而道远.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