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大数据下老年人的互联网生活
大数据下老年人的互联网生活
2018-03-31
收藏

大数据下老年人的互联网生活

“刷朋友圈、抢微信红包、跟孩子视频聊天、买菜扫二维码、出门打共享汽车”,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资费的不断下调,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也正在不断重构老年人的生活方式。

日前,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发布了《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对50岁以上人群的互联网生活进行了多方位解读,一些年轻人热衷的互联网生活方式,也已经渐渐融入到老年人生活当中。

信息甄别能力急需加强

随着手机支付功能在老年人生活中的普及,新的诈骗问题也频繁产生。许多老年人在看到手机弹出输入支付密码的要求时,分不清楚这是陷阱还是正常流程。

调研数据显示,老年人受骗信息类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免费领红包、赠送手机流量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被这些陷阱“坑”过的人群比例依次达到60.3%、52.3%和48.6%。为此,《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警示:老年人虽然具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但交易能力和信息创造能力偏低,信息甄别能力急需加强。

情感和沟通需求更加突出

《报告》显示,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是老年人在应用互联网时最集中的两个领域——75.8%的人会上网看新闻资讯,超半数人可以自己搜索想要获取的资讯,还有45.9%的老年人会关注浏览微信公众号文章,超八成人都会在微信中发表情包、在朋友圈点赞,近七成人会拍摄和转发小视频,25%的人会制作手机相册,20%的人还会制作微信表情包。

这组调查凸显了老年人上网时的情感需求。数据显示,老年人浏览网页内容排名最靠前的是与慰藉心灵、调节情绪有关的心灵鸡汤和幽默段子,分别有76.5%和72%的老年用户浏览了这两类主题。对此,业内人士发表评论说:“在我们天天‘嫌弃’父母爱刷心灵鸡汤文章的同时,也该反思一下我们给他们的关爱是否偏少。”

对互联网持有开放的认知和态度

《报告》还显示,老年人的互联网生活表征和机制更加复杂,这与老年人的生理特征、生命周期特征、社会经济地位有关,也和老年人对互联网的认知、理解有关。

数据表明,54.4%的老年人对互联网持有开放的认知和态度,而对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越认同、对自己能力越自信的老年人,掌握的手机功能越多、行动能力也越强,从而受骗的可能性就越低,网络安全素养更高。

微信成为主要通讯工具

《报告》显示,在老年人的互联网世界里,微信已成为最主流的通讯工具。

数据显示,老年人不仅将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还将其视作表达情感和维系社交的互动平台,如81.8%的人会在微信里发表情和图片,68.9%的人会发小视频,81.6%的人会在朋友圈与他人互动。在老年人最常参与的旅游、运动健身和广场舞活动中,微信超过了电话和面对面沟通,成为最常用的联络方式。

新技术正在快速更迭,不断催生着新的内容、新的连接和新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是现代社会传达和承载情感的工具,老年人在退休后失去了“单位”这个主要的社交空间,互联网为他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