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无人机+大数据,飞向产业新蓝海
无人机+大数据,飞向产业新蓝海
2018-04-17
收藏

无人机+大数据,飞向产业新蓝海

航拍、植保、巡检、测绘……这几年,无人机应用越来越广泛,无人机产业已处于新经济的重要风口,每年应用市场增长率超过50%。盐城无人机行业2011年起步,2015至2017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无人机拥有量约8000架,其中用于航拍6000架,用于消防等行业约1000架,其余主要服务农业植保。作为新兴产业,无人机如何整合行业资源,“飞”入新蓝海?近日召开的盐城市无人机行业应用研讨会上,行业“大咖”纷纷支招。

“无人机-遥控器”,

实现全自主飞行

“2015年,我带着无人机第一次去稻田主飞。5000亩地,四个人面对面站在田埂上,手举小旗,无人机从田这头飞到田那头,每过10多分钟就要换一次电池,特别累人。”说起传统无人机的痛点,盐城本土第一家无人机生产企业、江苏艾格信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峰感触颇深。由于飞行器续航时间短,每飞一段,无人机就得降落换电池。“记得一次巡检1600公里长的公路,我们多飞几倍的路程,‘飞跑’四架无人机。”

传统无人机的瓶颈远不止于这些。在极飞地理负责人游春成看来,传统无人机需通过飞手控制,而培养一名专业飞手要3个月;无人机如果要去基站覆盖不到的地方,工作人员必须扛着移动基站到处跑,工作效率低;由GPS定位的传统无人机,坐标误差为5米左右,很难说得上精准……无人机高效智能化应用,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常见的无人机都有遥控器,遥控器依赖人来操作,时间一长,飞手就会疲劳。如今,我们引入RTK技术,并在全国布点固定基站,有望攻克这一难题。”其实,游春成所说的RTK技术,是测绘行业已沿用十几年的成熟技术,极飞只是做了一项跨界融合,将原来GPS米级的定位精度,精准到RTK的厘米级。技术的融合,也让飞手放下遥控器,只需在平台上设计飞行线路,便可实现无人机的全自主飞行,甚至还能“聪明”地避开电线杆等障碍物。告别遥控器,无人机飞行误差小了,应用效率高了。同时,智能飞行不需要专业飞手,人员培训仅需3天,更能实现一人同时操作3架无人机,大大解放了劳动力,降低成本。

去年,全国已有4000架无人机“告别”遥控器,实现精准飞行,成为智慧农业的高效助手,其中江苏约300架,盐城有40多架。

“无人机+农业”,

“加”入精细化产业链

“农业大市要成为农业强市,就不能满足于人工+机械化,而要考虑做好‘无人机+’文章,向精准农业发力。”游春成认为,无人机+农业,本土化非常重要。“江苏农业专家到新疆去,未必能种出好的水稻来。因为对农业来说,本土人更懂环境。而且农业是微利行业,无人机服务一亩地,利润只有几元、几角,甚至是几分钱,从成本上考量,无人机不便‘飞出去’做农业植保。”

“农业对无人机行业来说仍有广阔市场。我不建议大家自立门户,因为成本代价非常高。本土企业只要真正沉淀下来,结合当地农业特色、资源优势,同样能在产业链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在本土站稳脚跟。”北京中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娜建议。

研讨会现场许多专家认为,参与到农业领域的本土无人机企业,最好能把眼光放到耕种管收烘销各个环节,走专业路,做精细化,这样就不愁没市场。“专业化的关键是人才。无人机科技的注入,能够让年轻人感觉农业不再‘苦、脏、累’,从而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

“如今,植保、测绘、安防、警备、电力巡检等很多领域都离不开无人机,但对地区来说,发展无人机行业还要注意避免同质化竞争。”苏州中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施登岭坦言,江苏涉足无人机行业的企业不少,未来要实现更好发展,就必须整合好行业资源,政府要引导企业对市场进行细分、错位发展,这样无人机才能“飞”得更远。

“无人机×数据”,

让数据越飞越大

一张航拍测绘图,表面看不出什么,但如果关联到大数据,传统航拍的价值就变得不可估量。无人机是数据采集的利器,在数据获取方面优势明显,而“飞出来的数据”得以应用,并转化成服务,其价值才会无限放大。

“不应把无人机仅作为一个‘会飞行’的工具,其更大作用是在数据的应用中。”游春成举例说,农业保险定损时,以往都是由人拿着测损仪器去受灾地测量,但许多时候,人进不了受灾地块,最终只能由农户自行上报受损情况,这样得到的数据很难客观。现在许多保险公司更喜欢用无人机来获得更精准的受灾数据。无人机作为获得大数据的一个有效工具,不仅为测损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而且在政府部门诸多宏观调控上,给出十分“得力”的参考。

“无人机和大数据,是天然的搭档。”近年来,国家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而无人机则引发空中的大数据革命。盐城在无人机研发、应用、培训上优势突出,同时又拥有省内第一家大数据产业专门园区,得天独厚的大数据行业资源,为打造江苏“无人机+大数据”高地创造出有利条件。

“当下,无人机应用的浪潮已经来临。”陈晓峰坚信,未来大数据很可能是由最先进的采集工具和人工智能来完成,无人机作为一个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的工具,服务越来越智能、高效、精准,而当无人机与物联网、与农业有效融合时,无疑将带来数据采集及应用的巨大突破。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