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用大数据管理激活“沉睡”的财政资金
用大数据管理激活“沉睡”的财政资金
2015-10-15
收藏

用大数据管理激活“沉睡”的财政资金


在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收入吃紧的情况下,客观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快财政资金的执行进度,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为稳增长、调结构做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则是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尤其是要杜绝财政资金长期“趴”在账上睡大觉的问题。

  财政资金之所以会“沉睡”,不仅与当前预算分配体制有关,还与缺少问责机制有关。今年以来,李克强总理三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财政资金结余结转问题,足见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而广州市544个项目的预算执行率为0,涉及金额22.75亿元,也说明广州预算管理存在着问题和不足。那么,该如何唤醒“沉睡”的财政资金呢?

  首先,要完善预算分配和审查机制。长期以来,不少单位存在着预算“重分配、轻使用”的问题。就是在预算分配时,各单位争相上报预算申请,但预算究竟该如何使用、什么时间使用,却根本没有路线图和时间表,导致预算批复后无法执行或难以执行,最后形成沉淀资金。解决这个问题,显然需要打破目前预算分配机制,彻底打破预算基数,转而根据预算单位的实际资金需要来安排。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预算审查,申报的预算要用到哪儿,什么时间能用,都要讲清楚说明白,否则就要核减预算额度,以提高预算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预算执行打牢基础。

  其次,要强化预算执行工作。财政预算批复后,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如何?预算执行遇到哪些问题?财政、审计和监察等部门要利用预算支出的大数据等来分析,要做到心中有数。对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的单位,要加强调度和督导;对预算难以执行的,要尽快做出预算调整的安排,将预算资金调整到最需要的单位或项目,以提高预算执行进度。假若有关部门实现了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的动态监控,544个项目预算执行率为0的问题是否就可以避免呢?

  最后,要健全问责机制。预算资金“谁申请、谁负责”,这是强化预算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对已落实预算的项目,项目单位就应履职尽责、狠抓落实,确保项目在第一时间内启动,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效益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项目资金未能按时支出,背后是项目单位的不作为或慢作为,也是工作作风出了问题,那么就应该被问责,就应该受到应有的惩戒才对。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预算执行问责机制,让预算执行与问责机制相伴相行,以更好地推动预算资金的落实。

  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唤醒“沉睡”的财政资金,才能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地为民生服务。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