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京东副总裁李大学:要把大数据玩小
京东副总裁李大学:要把大数据玩小
2014-12-03
收藏

京东副总裁李大学:要把大数据玩小

电商平台由于承载大量用户数据和交互行为,往往是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重度用户,诸如国外的亚马逊和国内的阿里巴巴都在这方面不吝投入。

京东自然也不例外。在京东创始人、CEO刘强东屡屡提及的“倒三角”战略中,财务、物流和技术三大核心系统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不过,在京东的自建物流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用户体验在消费者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居于幕后的技术体系,并不容易直接让用户感知。对此,京东自身过往亦着墨不多。

“京东技术体系的特点就是涵盖电商全流程、全价值链,这是与很多厂商不一样的地方。”11月27日,京东集团副总裁李大学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部分财务系统之外,京东从前端的交易系统到供应链,到仓储、配送、客服以及售后等的技术支撑体系,全部由自己研发,“这样全流程数据的积累,也是京东大数据区别于其他厂商的地方”。

李大学对记者表示,其2008年刚加入京东时,技术团队仅有30多人,现在短短几年已经发展到4000多人的队伍,其中负责大数据部分的团队有300多人。

“基于大数据对客户情绪的判断,京东甚至可以把不同情绪的客户自动接入到擅长处理相对应情绪的客服。”李大学说。

要把大数据玩小

《21世纪》:外界对京东物流的覆盖、速度和服务印象比较深刻,相对而言对京东技术板块了解不多。是不愿意说,还是没什么可说?

李大学:京东送货速度快,给用户很好的体验,再加上正品,买东西放心,没假货,发展速度特别快。

至于技术,我们确实说得不多,这和老刘(刘强东)的习惯有关系,我们愿意做一个务实的企业。我们的技术人员也更愿意用事实和结果来说话。

其实物流,背后也是技术。我们双11前上线的亚洲一号,处理量很厉害,里面很多自动化设备的流程就是靠技术系统实现,包括拣货的路径、货品暂存区域等,通过大数据的使用可以大大提升库房的效率。这就是技术。今天我们谈大数据,其实京东在大数据方面有很多目标和战略,我认为其中不少在业界是比较超前的。

《21世纪》:京东的整个技术架构是怎样的?大数据在其中处于什么位置?

李大学:现在京东技术团队4000多人,大概有300多人在负责整个大数据的平台,以及大数据的一些创新。

从技术架构来看,最底层是基础设施,就像电信运营商要铺光纤一样,我们也要网络和服务器,机柜和机架等。这些基础的设施我们会用云的方式给它管理起来。

再往上的话,就是我们的数据层,解决数据的存储、运输、加密,以及加工处理、挖掘。大数据的工作就在这一层。

再上面我们叫API层,就是应用接口层。我们把功能、数据、接口等全部抽象成API,大家可以公用。一个团队可以共享很多知识产权,而且相互之间接口变简单了。比如说有三个部门,你的功能我要,我的功能你想调,怎么办?我们做一个API层,大家都可以写都可以调。

第四层才是应用层,就是与用户交互层了,有时候是APP程序,有时候是网站,他都是应用。

《21世纪》:京东的数据有什么特征

李大学:讲大数据大家都知道四个V。其实,京东的数据最大特征还不是四个V,而是我们数据的价值链特别长。

你到我网站上来看了什么东西,停留多长时间,看没看评论,有没有把他加入购物车,加入购物车买没买,每天看了几次,乃至买了以后的行为全部都有。然后下了订单到库房、配送的过程都有,数据链最完整。如果你有售后问题和返修问题,我也有数据。不像一些友商,就是一个网站,一个点击流。

京东为什么敢做白条业务?因为我们有信息。所以京东数据的特征,就是一个“全”字。很多人谈大数据,一上来强调数据量大,其实我不认为量大是一个问题。

我有一个观点,其实要把大数据玩小,不要整天强调大数据,但是根本落不了地。就像小时候写作文,不要写长篇大论,而是要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

传统的大数据组织都是按照主题来,商品、订单、物流、广告都是不同的主题。这样是有缺陷的。我的理念是数据要按照用户来。每一个用户到京东,我都给你开一个数据银行,围绕着用户来存储、处理。

当然以用户为中心,看起来小,其实也很大,就是要做到完整。如果这个过程完成了,用户体验还可以优化,技术架构还可以有一个升级,这是我们最近在研究的东西。当然,现在还没有正式形成成果,只是做一些研究,但是这是方向。

京东大数据的五个价值

《21世纪》:大数据对京东具体带来了什么价值?

李大学:大数据最核心的还是用户画像。这一点做好以后,我们对用户更了解,接下来就可以做一系列工作,比如围绕着用户进行精准营销,然后围绕网站和APP可以做千人千面,让用户转化率更高。目前千人千面在移动端已经上线,网站在测试后也将上线。

有了用户画像技术还可以对用户分群,我们就知道哪个人群可以赚钱,发优惠券的时候就更有针对性。

第二个层面的大数据应用是预测。对销量的预测决定我们定多少货,从而提高库存管理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再比如,对用户的行为也可以预测,算出你下一个点击是什么。

第三个我们比较重视的应用,就是围绕着商品的价格弹性,进行采销互动。盲目的降价不一定带来销量,以前让我销售额增长就降毛利,让我毛利增长销售额就不增长。大数据告诉你两个都可以增长,通过采销互动可以模拟给你看,毛利有多少,销售额涨了多少,没有采购之前给你模拟出来。

第四个方面,大数据应用就是在运营的其他环节里面,去提高效率,去降成本。比如说库房里优化检货的路径,货架上的摆货逻辑。还有我们的配送网络,一个配送站或自提点该不该开,怎么开,怎么覆盖用户,全国的配送网络怎么优化,全部可以大数据算出来。电商里面成本效率这件事情,没有大数据做不到的。

第五个就是大数据影响我们的决策。通过大数据来判断品类怎么去拓展,未来的机会点在哪,公司是否要做战略调整等。领导脑子里面想的东西要经过大数据验证,到底是不是这回事。

京东的决策过程已经渐渐成为用数据说话。

《21世纪》:京东的大数据能力,形成了哪些具体的产品?

李大学:产品有很多,可以说涵括电商的全价值链。我具体讲一个。大家都知道京东有一个JDPhone计划。京东通过这个计划与很多手机厂商合作,通过大数据来决定下一代产品的方向。这背后所涉及的就是我们的一个大数据产品——慧眼。

传统的制造商要做一款手机,先去做用户调研,然后闭门造车在家里设计,设计完了生产一堆库存,把库存发到各个零售渠道。我们认为大数据时代,这个模式要变。我们和手机厂商合作,把京东的大数据开放给他们,手机厂商就可以以此为参考,决定他们的产品定位、配置和设计。努比亚和荣耀通过这个计划发展得都很好。

这里面的关键是长期的数据积累,如果没有这个数据积累,大数据技术再牛也没用。

大数据开放考虑API模式

《21世纪》:京东现在的大数据平台也是基于Hadoop,那么发展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从集中式到分布式变化的过程,或者说“去IOE”的过程?

李大学:大数据平台非常复杂,Hadoop本身解决的是分布式大数据存储,在这上面还要有实时计算的技术、分布式的挖掘系统。当然这里面还有安全。

所以企业没到一定的规模,没有一定的研发投入很难管理大数据平台。仅仅抓一个Hadoop容易,但是要把他玩转比较难了。你可能几百台Hadoop容易管,像我们上万台的Hadoop集群,就必须有二次开发能力。

京东也在想,未来这些技术,怎么为业界所用,把它开放给行业去用,这是我们未来想去做的,我们希望2015年能在这方面有更多探讨。

至于你说的“去IOE”,这个过程并不明显。京东从中关村起家,最初服务器就是DIY,自己来定义规格。而且我们即将宣布和IT产业核心企业的合作,让更多电商和互联网行业的伙伴分享京东在这方面的成果。基于我们对电商的这种理解,现在市场上的服务器存在很大的浪费,表现在内存和CPU不匹配。

《21世纪》:京东包括大数据在内的技术系统几乎采取自研的模式,这是否与社会分工理论相悖?

李大学:其实我们也跟业界不断做交流,我们研发团队有一句话,“请进来,走出去”。我们的技术开放日,报名的人人满为患。

但是对于京东这样规模的公司来说,我们基本上找不到服务商能解决自己的大数据问题。互联网行业有个规律,叫幂律分布。放在电商行业也一样,“高个子”就那几家,市场上的电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只能也只会为“矮个子”服务,因为这部分企业数量大,有规模效应,而为高个子服务它挣不了多少钱。因此,京东这样的企业只能自己发展,自己摸索。市面上服务商的产品和技术,也没有机会在京东这种级别的平台上进行验证和演化。

没人能为京东提供解决方案,市场上的成熟解决方案也解决不了京东的问题。但是反过来京东技术可以为他们所用,高个子都能用,矮个子用就没有什么问题,无非剪短一点。

《21世纪》:那么,京东在开放自己的大数据能力方面有什么具体想法?

李大学:应该说开放的话,我们目前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未来还要深化。我的考虑是“数据API化”,你要数据可以调,调了就可以用,而不用管后台的模型。

目前业界在这方面的所谓对外开放,主要还是开放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属于基础设施层面。我认为应该再往上走一个层次,在应用层和商业层去做,而不是在底层拼价格。

京东明年5月会落成一个非常大的数据中心,在万事俱备的时候,我们会公布具体的商业策略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