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精彩阅读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生产力_数据分析师
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生产力_数据分析师
2014-12-17
收藏

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生产力_数据分析师


在信息社会,数据将成为核心资源,就像农业时代的土地、工业时代的能源。

中国正在朝着那个时代奔跑,但还有些距离。

《纸牌屋》背后的秘密

在这个网站上,用户每天产生高达三千多万个行为,如收藏、推荐、回放、暂停等。随着数据挖掘技术日渐成熟,Netflix开始用这些数据倒推来生产影片。

时下最火的一部美剧,毫无疑问当数《纸牌屋》。

这部被中国网友们戏称为“白宫甄嬛传”的美国政治悬疑剧,正在全球四十多个国家热播。严肃媒体们——无论是《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还是最近一期的《经济学人》,都在重要版面研究它的成功之道。

该剧的制作方,既不是电视台,也不是传统的电影公司,而是一家类似于中国的土豆和优酷的在线视频播放网站Netflix。

早期,Netflix是北美家喻户晓的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主营业务是通过邮寄方式租赁DVD来赚钱。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个盈利模式逐渐式微。于是,Netflix转向在线流媒体播放,但转型并不成功,一直被资本市场唱空。

和中国视频网站一样,Netflix也在寻求突围之道,2012年开始向上游进军,准备推出自己的自制剧。

不过,在决定拍什么、怎么拍上,Netflix却一反常规,祭出自己的秘密武器——大数据。

原来,Netflix从创立开始,就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在这个网站上,用户每天产生高达三千多万个行为,如收藏、推荐、回放、暂停等;Netflix的订阅用户每天还会给出400万个评分,300万次搜索请求,询问剧集播放时间和设备等。这些都被Netflix转化成代码,当作内容生产的元素记录下来。早些年,这些数据被Netflix用来进行精准推荐,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日渐成熟,Netflix开始将其用于倒推前台的影片生产。

这次,Netflix的工程师们发现,喜欢BBC剧、导演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和老戏骨凯文·史派西(Kevin Spacey)的用户存在交集,一部影片如果同时满足这几个要素,就可能大卖。

Netflix决定赌一把,他们花1亿美元买下了一部早在1990年就播出的BBC电视剧《纸牌屋》的版权(几乎是美国一般电视剧价钱的两倍),并请来大卫·芬奇担任导演,凯文·史派西担当男主角。

事实证明,他们赌对了——《纸牌屋》不仅是Netflix网站上有史以来观看量最高的剧集,也在美国及四十多个国家大热。尝到甜头的Netflix,2013年将继续推出4部自制剧。

聆听数据的声音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只言片语”,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数据的声音——社交媒体上数据的声音。

Netflix只是掘金数据的先行者之一,中国的跟随者们正在纷纷出现。

2013年3月,搜狐买下《纸牌屋》的中国独家网络播放权。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觉醒的故事。

据负责采购的搜狐视频版权影视中心高级总监马可对媒体透露,早在2012年5月份,他们就在美国的一个看片会上看到了《纸牌屋》的信息,当时只有这部剧的题材和阵容,并没有确定播出平台。搜狐当时也没有拍板要买,只是留下了一个印象。

到2013年春节前,看完样片,马可们犹豫了:这么高端的片子,市场会不会不接受?他有一个感性理由:一些内部高管说,自己很喜欢看,但他太太完全看不下去。

但春节期间,马可就发现,这部剧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的一些相对有话语权的圈子里口碑不错,而且开始发酵了。他还注意到,一些字幕组甚至加班加点启动了盗版。

一些网络上的主流精英人群为这部片子背书,增加了搜狐的信心。马可判断,这部剧的用户群特征应该是:有阅历和话语权,高收入。

在诸多视频网站里,搜狐视频一直力推的自我定位是优质美剧引进平台。如果引进这部剧,一方面会给搜狐“优质美剧品牌”定位加分;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吸引广告主以更高价格为贴片广告埋单。

权衡之下,搜狐决定立即引进。春节之后,他们就决定新增一个临时性采购,只用了两周时间,便完成了全部流程。

2013年3月2日,《纸牌屋》在搜狐上线,接下来的10天里,这部剧便不负众望,迅速冲到了排行榜前几名。

马可们也赌赢了。他们的决策并不像Netflix一样依靠的是多年来的数据挖掘成果,而仅仅只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只言片语”,但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聆听数据的声音——社交媒体上数据的声音。

聚焦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上留下了海量的数据,这些痕迹的拼图,显影出不同事物之间隐秘甚至是莫名其妙的联系,比如罗大佑演唱会和大众车之间的关系。

社交媒体上的数据,正是目前许多中国的数据公司致力挖掘的领域。

清华大学毕业的鄂威从事广告精准营销已经有6年的时间,他观察到,社会化媒体对用户行为改变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增加。不管是买车买房等大宗消费,还是吃饭喝茶等日常消费,消费者更倾向于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上寻求朋友的建议。鄂威判断,企业在社会化媒体上的传播,将来有可能成为跟搜索一样大的市场。于是,在2009年一次北京地下车库的聊天当中,鄂威与朋友一拍即合,创建了孔明社交管理。

鄂威提供的,是一个类似于“社交管家”的软件,帮助企业对微博、人人网等社会化媒体进行管理。比如说,在孔明社交的后台,粉丝们一旦评论、转发,信息都会分类显示,管理员可以根据不同的级别回复和处理,提升效率。如果有负面评论,其负面关键词抓取和监控的技术便会发挥作用,提醒管理员优先回复处理,进行引导。对一些企业大号来说,这项技术非常实用,因为如果单纯靠人力来做此种监控,成本高不说,反应也很可能不及时,让负面舆论发酵从而影响企业品牌。

不过,这些都只是低层次的应用。“我们最终的工作,是希望能帮企业去找到他潜在的客户,分析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什么样的喜好和生活方式,根据这些再去做针对性的营销方案,促进实质交易。”鄂威说。

鄂威给南方周末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说买车,有的人可能会在微博上直接发个信息,说要买车,抓取这个数据之后,就可以直接给对方推送汽车广告。但大多数人可能不会直接说,那就要去找,“信息实际上有很多维度,我们要知道的,是什么样的维度跟我们想明确的问题——比如买车——是有关的”。

鄂威透露,他们在做数据挖掘时就有一个惊奇的发现:去听过罗大佑现场演唱会的人,对上海大众的车兴趣度会提高30%,“为什么这样?分析起来也是有道理的,比如这款车的受众是35岁左右的,居家型的,希望提高生活品质的男性,和罗大佑的受众非常一致。”

不过,这并不一定是真的原因,真的原因其实也不那么重要。在风靡业界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被称为“大数据时代预言家”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提出的一个重要洞见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只要知道某些事物之间有关系就够了。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