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大数据时代健康保险何去何从_数据分析师
大数据时代健康保险何去何从_数据分析师
2015-01-15
收藏

大数据时代健康保险何去何从_数据分析师


在大数据时代汹涌而来之际,特别是在‘数字人生’和‘数字医疗’的大背景下,健康险和寿险经营的基础环境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面临着历史性的挑战,保险需要重新思考‘存在’问题,本质上讲是思考保险在科技创新时代下的存在逻辑和形式。

  寻找保险存在的原始诉求

  当“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这些词汇接踵而至,让人目不暇接时,作为保险从业者,除了感到新鲜之外,更多的是感觉有点茫然和困惑。茫然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技术究竟意味着什么;困惑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

  从相对静态的角度看,“数字人生”意味着“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所有特征将被充分地数字化,特别是各种穿戴式的生命体征记录设备的广泛应用,将形成一个多维、动态和持续的记录体系,其结果是对于寿命和健康的描述和预期更加清晰和明确。

  从相对动态的角度看,“数字医疗”是将医疗信息数据化和智能化,特别是对基因信息和影像信息的数字利用,意味着作为寿命和健康的基础环境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判断、控制和改善等方面均可能发生质的变化。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生命是已知的,如果健康是可控的,人寿保险,特别是健康保险还保什么?

  我认为:未来技术创新的“翻天覆地”是势不可挡,不仅是大数据、互联网,还有基因工程等,都将从根本上改变保险经营的基础,如风险的基础环境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再如保险赖以生存的大数法则和精算技术将面临挑战,那么,未来的保险将如何存在?这就需要我们回到根本,去看看保险存在的原始诉求是什么?

  就健康保险而言,其根本诉求应当是如何更好地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医疗和卫生管理绩效,其次,才是保险补偿。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再思考和回答健康保险,能够和应该做什么,就能够找到解法和出路。

  健康险迎来机遇

  “看病难”和“看病贵”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卫生和医疗管理的绩效问题。这两大难题背后是医疗体制改革的三大瓶颈问题。

  一是专业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医疗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过渡医疗问题严重。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也使得药品生产与流通成为暴利行业,并成为“看病贵”的主要推手。

  二是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医疗资源效率的突出问题是时间效率。具体表现为社会时间效率低下,人们为了几分钟的看病时间,往往要花费半天、一天,甚至是几天的时间,造成巨大的社会成本负担。

  三是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治疗方案的相对粗糙,与病人及其疾病的个性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也造成了卫生绩效的隐性低下。

  就健康保险而言,“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既是面临的挑战,同时,更是发展的机遇。关键是看保险业能否和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并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为政府和社会分担,其挑战的是保险行业的大局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提高国家卫生管理绩效的问题上,许多国家都是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希望通过医疗制度改革破解难题,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效果仍是差强人意。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也非常难,所以,有人将其称为:世界性难题。

  但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了我们解决这个难题以全新的视角和可能性,因为,卫生和医疗绩效的核心是信息不对称,互联网和大数据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物联网则可以为更加高效和便捷的医疗服务提供实现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数字人生”和“数字医疗”为代表的卫生、医疗和健康管理的技术和管理变革时代,将给健康保险的发展营造了巨大的空间。

  重构数据将成保险公司创新的核心能力

  保险业应通过健康保险这一平台,集合并成为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代理人”,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基因工程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推动我国卫生和医疗体制改革,同时,利用这些技术,探索全新的保险商业和服务模式。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解决观念问题。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新技术可谓是日新月异,而推动这个时代进步的核心力量恰恰是基于新技术创新应用的模式创新。我们不少人对新技术和新领域知之甚少,这是一种“新无知”,更可怕的是有些人对新技术和新领域持一种“不屑”的态度。

  对于新技术,我们要始终保持着一颗好奇心,这是前提和关键。其次,在“数字人生”和“数字医疗”的背景下,数字将成为社会的重要资源,与此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不可能“拥有”所有数据,因此,数据管理将面临“不求所有,但知所在”,了解相关数据的存在情况并能够获取是关键能力。

  同时,解构和重构数据将成为保险公司创新的核心能力。第三,保险公司需要建立跨学科的“科学团队”跟踪和研究新技术和新领域,尤其是捕捉前沿领域的技术,并根据业务发展和提高效率的需要,构建全新的商业模式,如基因工程领域的发展就是保险需要特别关注的新领域。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任务是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4万个基因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实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其目的是解码生命、了解生命的起源、了解生命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认识种属之间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起因,认识疾病产生的机制以及长寿与衰老等生命现象,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基因疾病预防、疾病易感基因识别、环境因子的干预,也是未来基因技术应用的重点。这一计划已于2005年基本完成,并逐步推广应用,同时,测序的价格也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开始对相关领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自己的基因密码地图,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人类健康管理水平的提升,但同时,对寿险和健康险也会提出巨大的挑战。美国曾经有一项调查表明,当人们通过基因测序技术了解自己的情况后,其改变长期医疗保险计划的可能性是原来的6倍。

  同时,2008年美国通过了《反基因歧视法》,对保险公司利用基因技术进行了限制。目前,我国基因测序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如火如荼的态势,普及和广泛应用是必然趋势,对此,我国寿险和健康险行业应高度关注并及早应对。

  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健康管理

  物联网是破解我国医疗效率困境的一道“曙光”。物联网是将“物”联系在一起的网络,基于互联网等信息载体,让普通物品实现互联互通。在健康和医疗管理方面,就是通过各种感应终端的使用,如智能手环、手表、眼镜,未来还有各种感应内衣、植入芯片和胶囊型设备,加上家庭型的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全方位地采集人体生命特征的各种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将这些信息联系并集中到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开展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此外,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各种医疗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全新的电子诊断模式,能够大幅度提供卫生和医疗效率。研究表明,美国和加拿大的医生每年大约进行6亿次诊断,其中50%都可以利用电子诊断解决。2014年,实际电子诊断次数达到约7500万次,占到潜在电子诊断市场的25%。

  发达国家电子诊断的市场潜力估计在500到600亿美元之间。目前,我国的医疗互联网企业,如丁香园、春雨医生、好大夫等,也在利用APP等手段,开展类似的尝试,并被社会逐步认可和接受。同时,硬件设备企业也在利用前端设备,将业务领域延伸到健康管理领域,如Fitbit、Jawbone、Nike和小米手环等。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微博]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亿元。

  从根本上讲,客户的根本诉求并不是要得到保险赔偿,保险公司应当在客户健康管理方面下功夫,让客户真实地感受到保险公司提供的不仅仅是保障承诺,更重要是基于专业管理的个性化健康状态维护。为此,可以有三种解决方案,一是家庭解决方案;二是社区解决方案;三是医院,包括养老院和康复中心等的解决方案。

  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健康物联网技术,在前端帮助客户建立“虚拟和自助的检查和诊断中心”,利用穿戴设备、高清摄像头、体重计、血糖仪等终端,实现对气色、体重、心律等主要健康指标的监测,重点解决“望闻切问”的问题。同时,建立“健康管理的共享服务中心”,导入健康指标动态评价和监管体系,根据被保险人的健康指标监控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运动、康复和治疗方案,确保被保险人体质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

  保险行业应当充分利用社区这一平台,通过构建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医疗和健康服务中心”,可以实现对社区成员医疗和健康服务的三大功能:一是提供电子健康档案服务,通过建立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动态评价社区成员的健康状况,提出医疗和健康管理建议;

  二是提供前端检查和远程诊疗服务,为社区成员提供各类专业的检查,并与医院远程诊疗中心对接,为社区成员提供远程专家会诊服务。三是提供对慢性病以及各类特殊需求社区成员的动态监控、健康管理和紧急救助。

  我在《大数据时代保险变革研究》一书中就这个话题专门写了一章,即“健康保险模式变革研究”。我认为:在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科技时代,健康保险经营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继而对经营和管理的许多环节也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我们不能就事论事地讨论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回到“根本”,去思考健康保险的“存在”问题,而这种“存在”的基本形式应当是基于新技术的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

  我们在以往的经营中,也讲“健康管理”,但那更多的是一种浅层次的,未来行业需要进入健康管理的2.0时代,其特点是不仅与健康保险有机结合,更要与技术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形成一种专业化、系统化和良好客户体验的健康管理,其核心价值是基于持续观察的健康管理和基于专业的个性化服务。

  《黄帝内经》中有句话:“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对于保险业而言,从业务发展的角度看,需要将“治未病”作为经营的重点,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健康管理服务。从自身经营的角度看,应当思考行业发展的“治未病”问题,未雨绸缪,及早行动,探索新模式,迎接新挑战,打造新格局。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