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玩儿坏的概念:微信朋友圈广告真的用上了大数据
微信朋友圈广告的事儿过去几天了,眼看各路大神一波一波的评述事件,在揣摩数篇大作后,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下。
第一个疑问:拥有了很多的数据,就是大数据了么?
微信拥有11亿以上用户,4亿多活跃用户,每天产生的数据量是天文数字,这些自由发布,没有导向的社交软件产生的数据,在这次朋友圈广告中到底用来干嘛了呢?
以这次的广告商在朋友圈里的发布,用几种常见的大数据应用方式,我们来揣测一下:
模式一:
这个模式使用的是微信用户的海量数据,筛选出与广告商的定位一致的群体,例如用肾的,例如关注奢侈品、名车的,用各种标签条件定义用户,进而推送广告。
模式二:
利用微信各种用户数据勾勒出属性,如用户的收入,年龄,区域,教育水平,所处行业这类基本特征,比对广告商的产品定位人群属性,以属性相近的部分,加上事先做推广测试时候的用户反馈参数,如预告时右上角的是否感兴趣选项,再筛选出来的群体,进而推送目标。
模式三:
当属性不全的时候,就要应用第三种模式,以用户的偏好为分类条件,如曾发布喜欢旅游,喜欢科技产品,喜欢吃喝玩乐等等,就成为了定义条件。以这些偏好进行排序,筛选出前20最受用户关注的偏好,再以这些偏好跟广告商的客户定位进行比对,以相似度最高的部分为推送人群。
上述三种常见的大数据推荐模式并不涉及到社交属性。其实,如果精准分析能够到用户消费行为和倾向这个层级,社交属性是可以弱化的,因为后者的实质作用是扩大受众群体而已。
以微信的用户体量,精准分析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宝马潜在用户应该不是难事,但这次推送并不是一对一推到用户的对话框,而是在朋友圈利用社交属性来进行传播,那还是Feed流广告的路子,并没有将大数据的精准能力应用到位。因此,微信拥有海量数据不假,但微信是不是在做大数据分析要看在海量数据上做什么。这次推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大数据行为。
第二个疑问:这次的广告效应,几乎是以事件炒作,利用用户的转发而形成的,那么跟大数据有什么关系呢?
产生这个疑问,就是因为这次三家广告商,都投放的是品牌广告,并不是具体产品的宣传,提高的是品牌的认知度。而在微信的用户体量下,加上“高中低废”的人群分类话题炒作,应该归入事件营销的路子上,没看出来跟大数据应用有什么关联,因为最终消费转化还是靠广告商的自我努力。
有这么多用户数据为什么不利用呢?我们大胆的再假设一下:
1、微信对它的11亿多用户并不全了解,否则它应该把11亿用户里面哪些是真土豪、真屌丝找到,相应地推宝马或者可乐,精准跟事件营销又不是冲突的。
2、微信从“高质种子用户”开始做设定,隐含的前提是:活跃度高和参与广告互动的用户以及他们的社交脉络跟宝马、vivo和可口可乐的广告受众有相当的重合度。这个设定显然从一开始就准备从事件炒作角度进行,并没有以精准为根本。
那么不难看出微信是以社交属性为广告推荐的根本,并没有应用基于内容、协同过滤、规则、效用、知识上的大数据能力,关注的并不是人和物之间的强相关性(例如偏好、购买、意图等)。
从这两个疑问能推导出来的结果,我们发现,这是一次成功的事件炒作,是一次PR事件,是一次传播效应的验证,压根没有大数据什么事儿。
那么真正的大数据推荐到底是什么呢?
从数据库里面找到某个微信用户的所有朋友,这跟大数据没什么关系,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分析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数据信息。例如,把微信用户信息和宝马用户信息合在一起分析,这才是典型的大数据应用场景。专业上,这是大数据的多样性属性(Variety)。
而大数据推荐的目的是发现表面上可能不相关、实质上相关的两个实体。这样的隐含关系在小数据范围内都不容易,在大数据的情况下难度可想而知。我们把这个问题拆成几个步骤来说明:
第一步,要解决“什么样数据可以被纳入分析?”因为数据量太大,把无关的东西纳入进来,不但会增加无谓的计算量,也会产生很多干扰。因此,去噪(noise reduction)是第一步。以微信这次的朋友圈广告商宝马汽车的例子说明:
如果某个微信用户声称自己昨天买了宝马,但宝马的购车用户列表里没这个人,那么这个用户该不该被剔除将会影响接下来的步骤。
第二步,定基准数据(benchmarking)。我们要分析两个实体相关与否,关键是看它们的相似度。有的人说,80%的相似就可以了,有的说超过50%就OK。那么该怎么定这个相似度呢?交由专家判断是一个方法,交由统计结果判断是另一个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大数据模型能够自我学习去判断这个基准。
第三步,数据降维(dimension reduction)。所谓降维,就是把不需要考虑或者不重要的因素从推荐系统中去掉,从大数据到小数据。例如,微信用户跟宝马用户之间可能存在很多的相关点(电话号码、城市、年龄、土豪级别、付款记录等),不是所有的相关点都对推荐有用的。比如,富二代18岁就开宝马了,普通人可能要30岁才能开上,因此年龄可能并不是分析的关键。
总之,降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计算方便,规避天文数字的数据分析,至于如何降维和降维的算法,容以后细说。
第四步,选择合适的推荐算法。上文提到的推荐算法是应用最广的,也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算法,要考虑解决怎样的问题、数据量大小、特征选择等因素。也就是要将人事物的背后关联,用数据的方式联系起来。
第五步,大数据推荐在很多情况下要考虑实时推荐的问题。例如,一个新用户进来,你要推给他宝马、vivo还是可口可乐。这个涉及推荐相同的效率以及该用户的信息,大数据框架的设计必须足够完整。
此外,大数据推荐的结果,通常也被称为“大数据预测”,应用场景从足彩到股票,不一而足。能够做好大数据预测的公司,才是真正的大拿。
据以上推论,大数据下的推荐系统并不简单等同于社交关系的推导,必须是基于更为严格的需求分析和更复杂的系统设计。微信拥有天然的条件(巨量数据、资金、团队等),但在这次广告推送中,表现出来的大数据应用并不到位,虽然说用了大数据能力,但更像“大数据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包装手法,实在是可惜。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作者:CDA持证人 余治国 一般各平台出薪资报告,都会哀嚎遍野。举个例子,去年某招聘平台发布《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 ...
2025-02-02真正的数据分析大神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认为他们能轻松驾驭各种分析工具,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找到潜在关联,或者一眼识别报告中的数 ...
2025-02-01现今社会,“转行”似乎成无数职场人无法回避的话题。但行业就像座围城:外行人看光鲜,内行人看心酸。数据分析这个行业,近几年 ...
2025-01-31本人基本情况: 学校及专业: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统计 实习经历:快手数据分析、字节数据分析、百度数据分析 Offer情况:北京 ...
2025-01-3001专家简介 徐杨老师,CDA数据科学研究院教研副总监,主要负责CDA认证项目以及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类课程的研发与授课,负责过中 ...
2025-01-29持证人简介 郭畅,CDA数据分析师二级持证人,安徽大学毕业,目前就职于徽商银行总行大数据部,两年工作经验,主要参与两项跨部 ...
2025-01-282025年刚开启,知乎上就出现了一个热帖: 2024年突然出现的经济下行,使各行各业都感觉到压力山大。有人说,大环境越来越不好了 ...
2025-01-27在数据分析的世界里,“对比”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这就像两个女孩子穿同一款式的衣服,效果不一样。 很多人都听过“货比三 ...
2025-01-26数据指标体系 “数据为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当前,数据信息不再仅仅是传递的媒介,它成为了驱动经济发展的新燃料。对于企业而 ...
2025-01-26在职场中,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感到无从下手,或者抓不到重点,可能是因为你掌握的思维模型不够多。 一个好用的思维模型, ...
2025-01-25俗话说的好“文不如表,表不如图”,图的信息传达效率很高,是数据汇报、数据展示的重要手段。好的数据展示不仅需要有图,还要选 ...
2025-01-24数据分析报告至关重要 一份高质量的数据分析报告不仅能够揭示数据背后的真相,还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洞察和建议。 年薪70 ...
2025-01-24又到一年年终时,各位打工人也迎来了展示成果的关键时刻 —— 年终述职。一份出色的年终述职报告,不仅能全面呈现你的工作价值, ...
2025-01-23“用户旅程分析”概念 用户旅程图又叫做用户体验地图,它是用于描述用户在与产品或服务互动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触点和情 ...
2025-01-22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竞品分析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数据分析师写竞品分析的那些事儿。 一、明确 ...
2025-01-22在数据分析领域,Excel作为一种普及率极高且功能强大的工具,无疑为无数专业人士提供了便捷的解决方案。尽管Excel自带了丰富的功 ...
2025-01-17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许多人都在寻找能让他们脱颖而出的职业。而数据分析师,作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热门职业,自然吸引了 ...
2025-01-14Python作为一门功能强大的编程语言,已经成为数据分析和可视化领域的重要工具。无论你是数据分析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 ...
2025-01-10完全靠数据决策,真的靠谱吗? 最近几年,“数据驱动”成了商界最火的关键词之一,但靠数据就能走天下?其实不然!那些真正成功 ...
2025-01-09SparkSQL 结构化数据处理流程及原理是什么?Spark SQL 可以使用现有的Hive元存储、SerDes 和 UDF。它可以使用 JDBC/ODB ...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