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我理解的大数据和其它_数据分析师
我理解的大数据和其它_数据分析师
2015-01-31
收藏

我理解的大数据和其它_数据分析师


腾讯在微信中推广告。有人是宝马,有人是手机,有人是可乐。有分析说,是按照自然语义提炼关键词,然后怎样怎样。我的理解可能比较浅薄:在每个人的微信中提炼出关键词,然后,根据这些关键词进行相应的产品推荐。比如一个女文青经常提到旅游,明信片,吉他,民谣,就给她推荐复古长裙。

  大数据时代,数据是大了,时代,是变小了无疑。

  一个未婚女青年,有一天她突然想到要去旅游,用中性的表达就是“一个人旅游的未婚女性”;另一个未婚女青年,有一天她突然想学摄影,用中性的表达就是“一个学摄影的未婚女性”;

  还有想穿波西米亚长裙的,寄明信片的,住海边小镇的,素面朝天的等等,于是她们都被贴了标签“文艺”,然后大数据分析后,对这些女青年狂轰滥炸,每天她们见到的就是“花园酒店”、“海景小镇”、“搭车环游”等等,哪天突然想结婚,过传统的生活,便会觉得“不一样”。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她们已经被“大数据” 分析后,贴上了标签。并且按照这个标签来生活。所以作家说“是艺术模仿现实呢还是现实模仿艺术”。是谁在操控着我们的生活,或者我们应该被操控吗?

  大数据在操控我们,大数据说喝某奶茶的人已经绕地球几圈了,你能不喝吗?大数据说你就是一个文艺女青年,你就应该立马买了条长裙,并且放张天空大海或者一本古籍的图片在朋友圈。大数据根据你的标签,不断让你update自己,像标签或者标签的升级版靠近。而update,正好中了大数据的圈套,就是消费。

  我们不应该被操纵,这是一句空洞且像一个溺水者的垂死挣扎,那我们还在被文化,社会,宗法,道德,甚至上帝在操纵呢。被大数据操纵又怎样。可是,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该被操控。

  大数据让人单一,单调,缺乏想象,无趣,同类合并。现在高校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毕业的博士生不能受聘于他导师所在的单位。原因就是防止近亲繁殖。大数据后大家都是小时代,住公寓式套房和住八人间宿舍的大学生是不同的人群。《后会无期》则想要打断这种局面,可是好像并没有做到,《后会无期》从另一个方面打造了一个小时代,和那些华丽的城市青年们不同,他们是一些不得志的青年在追求一些梦想或者仅仅是改变,连酒店的妓女都是个女文青。都是同类。相比较而言,为什么《心花路放》显得高明一点,就是它没有明显的类型化,各式各样的人,你无法预测下面会有什么样的人和事。

  在文学史上也有这种情况,“赵树理现象”。赵树理不是一个作家而已,已经成为乡村文学的符号。同样,八十年代的精神领袖北岛,已经成为了先锋的符号。趣味相投是好事儿并且令人欢欣鼓舞,这和大数据并不是一回事儿。趣味相投是主观能动,我喜欢北岛,我就读北岛的诗,我模仿北岛,写自己的诗。大数据是第三只手在操控我们的思想,阻碍我们自由地思考,发现了我的一个特征:喜欢写诗,那么天天跟我说,你应该喜欢北岛啊,北岛是先锋诗人啊,你要喜欢北岛,然后,我去看北岛。这里有一个事儿:自由意志。

  罗永浩就十分高明,在最新的演讲中,他说曾经在快要被作为精神领袖之类的形象后,他就及时地去解构,他说他也渐渐淡化自己的形象,用他的锤子科技的团队形象出现。他说单打独斗太累了,是啊,一个人要作为一个符号存在,不累才怪。

  在艺术上,建构是很累的,我们经常看到的解构主义,觉得很惊讶,啊,这种不费力气的也能叫艺术?塞尚拿了个小便池就能叫艺术。对了,这也是艺术。

  回到大数据,这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趋势,在科技史上确实有积极作用,可是人类发展,不仅需要科技,还需要天性和自由。人们都会厌恶模式化的生活,最近不是有个说法嘛,如何毁了一个文艺女青年,让她生个孩子。对啦,不要被困住啦,想改变,想旅行想生孩子都随你自己嘛!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