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精彩阅读大数据告诉你:10个被颠覆的教育常识
大数据告诉你:10个被颠覆的教育常识
2015-03-19
收藏

大数据告诉你:10个被颠覆的教育常识_数据分析师


大数据告诉你,择校、上课外辅导班,不仅不能保证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反而可能消解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前上学前班,不仅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反而可能给孩子提前带来挫败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调查。调查结果揭示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秘密,尤其是颠覆了家长们习以为常的10个教育常识。

家庭教育不能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

健康安全

习惯养成

日常学习

人际交往

自理能力

性格养成

兴趣爱好

情绪情感

65.95%

55.47%

53.58%

37.89%

33.75%

28.09%

19.47%

11.93%

可见,家长优先关注的是现实性因素,对发展性因素的关注度较低。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孩子的课业学习成为大多数家庭的重点,超八成小学生放学后有额外作业。

家长不太关注人际交往、自理能力、性格养成、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发展性因素,对建立亲密亲子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文化氛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事实上,这些发展性因素,才是决定孩子未来人生质量的关键因素。

学前班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调查显示,80%的小学生都上过学前班。但大数据显示,早点上学,提前抢跑,并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在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没上过学前班”比“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而成绩较差的小学生中,“上过学前班的”比“没上过学前班的”多10%。学前班不仅没能帮助小学生赢得任何学业优势,反而因为让孩子过早学习引发挫败感,降低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从而产生了学业上的倦怠和松懈。

择校并不能带给家长期待的效果

家长择校是为了让孩子享有更优秀的教育资源,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调查数据却表明,“择校生”和“就近入学”的学业情况相差甚微,成绩优秀的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在良好、中等和较差等其他学业水平中,二者的数据也较为接近。

课外班不能提升孩子的成绩

调查发现,近九成小学生在上各种“班”,每天有课外班作业的小学生高达81.50%。

效果如何?调查显示,无论是成绩好的孩子,还是成绩差的孩子,对周末补课的作用,都一致认为“不知道”、“说不清楚”,这恰好证明了,美国家庭作业问题专家的研究成果,更多的家庭作业时间不一定带来更好学习成绩。

“考得好就给奖励”不管用

不少家长喜欢用物质刺激来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调查显示,与孩子的成绩优秀呈正相关的,不是买礼物、给零花钱这些物质奖励,而是父母双方教育理念的一致性、互相理解支持的亲子沟通模式以及家人间良好的情绪理解与反馈。

家人共进晚餐能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调查显示,闲暇时父母经常读书看报的家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更高;爸爸经常和孩子做事(玩智力游戏、打闹玩耍、一起运动、一起聊天谈心、一起尝试新事物、一起修理东西、共同保守一个秘密)对孩子的学业水平影响明显;家庭娱乐活动越多孩子成绩越优秀;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几乎每天”或者“每周2—3次”能家人共进晚餐。

会做家务的孩子学习更好

调查显示,自主管理能力高的小学生学业水平更高。有意思的是,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相对较高。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而认为“孩子应该做些家务”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两者相差悬殊。

“隐形爸爸”是一种家庭缺陷

本次调查显示“仅一成家庭是父亲承担主要教育职责”的现状,让人吃惊。父教缺失会使男孩的性别认同弱化,容易被母亲过分呵护、过度保护,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甚至导致各种暴力行为。

男孩父母更不了解孩子

调查发现,很多男孩的父母认为“孩子不愿对我说心里话”、“找不到好的沟通方法”,而且“有沟通困难”,其实这和男孩的身心特点有关。男孩不善于向父母袒露心迹,面对要求或压力时,要么反抗,要么沉默忍耐。

男孩成绩不好和父母有关

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动机、课外阅读和学业成绩三个学习的核心方面,男孩的情况均比女孩差。这一方面是因为现行教学方式顺应女孩的学习特点。另一方面,男孩的学业成绩受到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学业成绩较好的男孩父母常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教养方式。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