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精彩阅读中美文化论坛三个关键词:大数据 学术互译 在线教育2
中美文化论坛三个关键词:大数据 学术互译 在线教育2
2015-05-09
收藏

中美文化论坛三个关键词:大数据 学术互译 在线教育2


推动学术翻译“日新月异”

  学术著作的翻译与传播对人类政治、法律、思想与文化乃至社会升华的变革意义重大。梁启超曰:“今日中国欲自强,第一等,当以译书为第一事。”论坛中,中美专家围绕学术翻译,各抒己见。

  有着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哈佛大学包弼德教授,是论坛中的一个关注焦点。醉心于中国文化研究的包弼德谈起孔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有点“眉飞色舞”。他说:“早期的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体现了人类文明知识发展的多样性和多元性。文化虽各不相同,但不同文化之间不乏共通之处。”

  包弼德说,哈佛大学创建于中国明代同期。从创立到现在,哈佛一直保留学术独立的特性。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角色的变大,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势必将引起美国人更多的关注。他强调,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利于彼此的互相学习,翻译为不同的文化牵线搭桥,“非常重要”。

  但翻译者其实是“苦行僧”。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曾主编当今汉语学界两大丛书——《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和《人文与社会译丛》。他坦言翻译之苦,“举头望英文,低头写文章”,“晨钟暮鼓,日日功课”。

  刘东表示,“为了跳出自己文化的圈子,拓宽对自身的了解,必须在翻译园地里努力耕耘”。“由于硌了沙子,老蚌不舒服才生珠。”他说,当前,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文化市场需求巨大,数百种国外学术著作在国内的翻译正“如火如荼”。与此同时,国内学术著作“反向翻译”的日新月异,得益于国外的需求和了解中国的渴望。刘东说,希望看到更多“反向翻译”著作面世,以“帮助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的微观变化,让全世界受益。”

  北大教授陈平原表示:“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沉住气,‘反向翻译’首先要有真正好的学术著作”。他说,目前,国内能让人拍案叫绝的著作和文章不是很多。相对而言,“自家学术水平的提升更重要。如果单纯为中国学术的国际化而国际化,急于将一些学术水平还欠缺的作品推出去,可能会影响中国学术整体的声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陆建德认为,翻译需要因时而变,游刃于不同的语言之间,发现未被外界发现之物。通过翻译他国的优秀著作,可以纵揽全球文化的多样性,避免文化孤立及文化的排他性、独特性。通过翻译,还可了解外国人如何学习中国文学,发现中国文学与他国文学间的联系。陆建德表示,推动学术翻译“日新月异”的发展是中美学术界共同的愿望。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