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经开区花溪区深度融合抢抓大数据时代发展机遇
经开区花溪区深度融合抢抓大数据时代发展机遇
2015-05-23
收藏

经开区花溪区深度融合抢抓大数据时代发展机遇


五月的贵阳,草木绽绿,生机盎然。驱车进入位于贵阳南部的经开区和花溪区,建设中的高楼不时从车窗外闪过,蓬勃发展的火热气息扑面而来。

    花溪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素有“高原明珠”之美誉。经开区是“国家军民结合(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范围。

    去年以来,“产业集聚发展”的春风吹拂“两区”,通过实施“双轮驱动,优势互补,深度融合”战略,在创新驱动、产业集聚、技术应用上形成发展合力,加快推动大数据、新医药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崛起。

    如今,两区融合之下企业纷至沓来,更多商机等待发掘,两区正乘“云”直上,拥抱大数据时代,共同绘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产业新蓝图。

    创新驱动 科技研发活力无限

    花溪、经开,一个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一个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4年,按照双轮驱动、优势互补与深度融合的思路,两区围绕全力打造文化新城、工业新城、旅游新城和生态新城等目标,促进了双方在产业、科技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彰显了两区携手创新驱动的无限活力——

    一年多来,统筹产业规划布局,编制两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规划,建设大数据服务业聚集区和大数据制造业基地,让大数据产业在这里生根发芽;

    一年多来,在壮大提升原有产业的同时,着力打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及轨道交通等产业,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

    一年多来,大力促进特色民族药、医疗装备、健康装备等行业集群式发展,大力支持勤邦等企业做大做强,新医药大健康产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贵州勤邦生物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食品安全检测的高技术企业,2012年7月,该企业从北京迁至贵阳发展。在不到3年时间里,勤邦已从最初仅20多人的企业发展为有7家企业、400多名员工的集团公司。

    “两区融合后,我们充分利用驻花溪区域内的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高校科技资源,借助这些科研平台,为我们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智力支撑。”贵州勤邦生物副总裁郭进说,公司已开发出200多种有害物质痕量微量检测产品,位居国内第一名,这为我们运用大数据,跻身大健康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产业集聚 呼叫中心蓬勃兴起

    经开区与花溪区的深度融合,不仅拉动了两地经济协调、健康、快速发展,也在不断整合中形成蓬勃兴起的产业集群。

    每当车辆行驶到花溪大道中段,一个名叫“电商谷”的地方格外引人注目。而你不知道的是,两年前的这里还是一个汽车销售地,而今已成为大数据产业崛起的高地。

    这正是两区融合创造的奇迹。按照“产业聚集,联动引领,配套完善,快速发展”的顶层设计,凭借花溪大道沿线交通便利、生活服务设施齐全的良好条件,经开区通过盘活、改造花溪大道原汽车销售4S店,建设贵阳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基地。

    目前,该基地占地27亩,建筑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以发展服务外包及呼叫中心产业和电子商务产业为切入点,已形成呼叫中心坐席约4000席,投入运行坐席达1000余个。

    去年8月,华唐教育集团成为首批入驻位于经开区的贵阳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基地企业,目前已运行的呼叫中心坐席有200余个,并在去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最近十分繁忙,北京、山东、安徽等地到处跑,因为有11家名企想让我们做呼叫服务外包,每家企业需要呼叫中心坐席都在300个以上。”华唐中科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军说,“这些项目如果能全部达成协议,到时我们的营业收入会大幅增加,并将再带动就业3000多人。”

    未来3年,经开区、花溪区,将着力把服务外包及呼叫中心、数据中心、电子商务有机结合起来,聚集资源要素,完善大数据产业链,形成大数据产业集群,以实现呼叫中心5万席,就业达10万人。

    技术应用 高端制造初见端倪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让传统制造业在技术应用中初见端倪。

    5月18日,在位于经开区的贵州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不同的3D打印设备正不停地“打印”着,一个个立体工业产品逐渐成型。

    贵州华阳电工有限公司是较早涉足3D打印的企业。如今,借助3D打印技术,华阳电工通过传统工艺需要花费3个多月才能打磨成型的工业铸件,现在只需两天就能“打印”出来。

    据贵州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工程师彭伦漾介绍,与传统制造业“减材制造技术”不同,3D打印遵从的是加法原则,可以直接将计算机中的数据,通过设计转化为模型,直接制造零件或产品,不需要传统的刀具、夹具和机床。

    不仅如此,通过大数据分析打印的零件可及时进行修改、调整,能进行小批单件定制生产,尤其适合精细化程度高的领域。

    “如今,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已有大大小小10台能够打印工业铸件的设备,只需设定好程序,机器就能精准地将一张张工业图纸变成真实的工业铸件。”彭伦漾说,过去,八成本地企业每年都会在东部沿海地区下单购买3D打印的工业产品。现在,通过3D打印中心,解决了这些企业远水难解近渴的问题。

    目前,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正在结合市场需求,加快实现一批重大技术成果转化与市场化,并形成一支3D打印技术应用领域科技人才团队,为贵州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优质技术服务的开放平台。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