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利用大数据治理欠薪问题
利用大数据治理欠薪问题
2016-02-15
收藏

利用大数据治理欠薪问题

每年年底工资拖欠的事件就会重演,哪里哪里又有欠薪不发了,这类事件屡见不鲜,为防止这里事件再次发生。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按照《意见》的要求,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工资行为,努力实现到2020年基本无拖欠的目标。

凡到年关,“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总会迎来从上到下的红头文件潮,有的是“全面治理”,有的是“专项治理”,还有的是“突击治理”。这一方面说明,政府部门对此问题确实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必须依靠一年一度的“运动式执法”来兜底。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为何如此难以治理?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是缺少狠招,于是《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如今看来,“恶意欠薪入刑”的效果似乎并不那么理想——是啊,如果所有棘手问题只靠严刑峻法就能解决,那它也就不成其为难题了。相比之下,从这次的《意见》中,我们能看到很多技术层面的改进,比如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比如推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

虽然这些技术改进看起来有点“小儿科”,但有效的监管本来就是一个技术活,一点点的技术改进就是一种完善。比如美国劳工部为了治理欠薪,几年前就推出了一个叫做“劳工部考勤表”的智能手机程序。通过这个免费程序,雇员可以记录个人或多人的正常工时、休息时间和加班费,自己创建一份工资记录表。如果发生劳资纠纷,政府介入调查,而雇主又声称没有保留精确的考勤记录,这项程序所记录的信息就能派上大用场。

当然,所有微小的技术改进要想形成合力,还得基于一个共生的土壤,那就是大数据。马云一直将阿里定义为一家数据公司,他有一句名言:“未来制造业要的不是石油,最大的能源是数据。”大数据的商业价值让人憧憬,大数据的政务价值同样巨大。数据不是矿藏,而是土壤,基于大数据的监管,会变得更加透明和有的放矢。就像《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强调的,要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

以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已建立起所有入沪建筑企业面面俱到的大数据库,全市建筑工程不分大小,农民工工资必须每月按规定期限在线支付。哪个建筑工地出现欠薪,劳动监察部门不光在线实时监察,还自动将其纳入监控“黑名单”库,到年底,一系列综合惩罚手段还要对失信企业再算一回总账。如此一来,企业欠薪的成本很高,比“恶意欠薪入刑”更有威慑力。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之所以成为一大顽疾,原因之一正是缺少基于大数据的常态监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必须成为基层部门的一种文化,一种管理哲学。”涂子沛在《大数据》中的呼吁,值得有关部门重视。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