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精彩阅读大数据创业运动的未来在哪里
大数据创业运动的未来在哪里
2016-02-29
收藏

大数据创业运动的未来在哪里

粗算从二月一日,到二月十八日(今日),共18天,我一共参阅了近百家大数据公司的产品后台,约谈了十几个数据各个方向的从业者、创业者和投资人,仔细听他们的分析,探索经历还有交流未来的方向,这一路聊下来分析下来,所得要点不少。

顺便提一下,此文会发在多个平台,因每个平台的格式不同,所以我也不做字体加重等等操作,而在行文中偏向流畅,不再做细化的分割,尽量使人一气呵成的阅读下来。

关于文笔风格的问题,一些专业从业者可能不会喜欢,建议你们不要看下去,我的文风就是这么随意夸张,用翔实数据和图表来佐证这种事情是经济学家干的事,不是我们创业者干的事,我们要更多的洞悉演进,而非条条框框下现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然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也一路在悄悄地磨砺自己的这把刀,悄然搭建起无量的班子,有关我自己团队的方向,若有感兴趣的投资人或者意向加入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微信rjfrant。

另外我也顺便走访了一些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主,他们有的刚刚接触互联网,认为电商是个好东西,实体怎么怎么不好。有些一边跟我谈要怎么做产业转型,一面熟练地低头抢着微信红包。

在这一路经历中,我所得到的市场态度和我在各种分析报告、白皮书中所得到的立论,很不一致,甚可以说完全相反。

如果将现在的互联网创业和当年的大跃进类比,除了政治格局上的区别外,似乎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了。

而大数据,则更有点像大炼钢铁,从稍具规模的互联网公司,到一两个高数还没过的大学生,似乎都在拿起家里的盆盆罐罐,开始热火朝天的创造起伟大事业来。

1.普遍的现状与问题

我在前几日的文中所提,不要为了大数据而作大数据,初以为略有道理,现在发现,仍有很多人埋在这个坑里,为了大数据而做大数据,不仅是现在一些创业者和投资者的误区,甚至很有可能在未来的一小股泡沫中,越吹越大,这股泡沫什么时候来谁也不知,或许半年,或许两年。

业内有些高瞻远瞩的人士所提,大数据本质是类似工具的演变,手中拥有用户的现有玩家将在第一时间巩固自己的数据,并用算法进行内部优化。

就好比是突然发明了轮子,于是原来用人抬的各种运输公司都转变使用车轮,至于那些想跟风生产轮子的,生产轮毂的,培训教育大家怎么用轮子的,还有将轮子涂色设计成各种精美图案的公司,或许都不太会赚到钱。

若从大数据本身概念,则难以对现有数据护城河的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形成冲击,因技术上的事情,大家都懂,没有信息不对称的空间。

另一种考量则是基于行业优化,诸如医疗,航运,金融等等方向,对其中的运营环节进行数据的挖掘、整理和优化,这个就是一个从上而下的思路,从需求开始,一步一步向下设计架构,形成一个内部封闭的数据处理系统。

还有一种则是在全行业中形成一个自我的地盘,好比占领一处要地,让上下游的,友商有求于他,衡量下来跟他合作最划算,这方面的创业比如基因测序,比如语音识别,一旦形成规模,则壁垒鲜明,雷池难越,可以坚固地存在很久。

还有一种是可视化和分析方向,这个方向更多意义上是国外引进过来的,通俗点将可以说是淘宝的数据魔方或者生意参谋应用到其他行业,而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数据调用难度),无外乎应用到其他互联网行业,其现实意义相当于是百度统计的2.0版,当然分析方向的创业者们有更宏伟的目标,至于未来如何,我想只有时间给出答案了。

当我问到一个问题时,几乎所有人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在反应中又可分为两类,一种是觉得这个方向不靠谱,另一种是觉得这个是很具潜力的方向,但是不知道到底会怎么发展。

这个问题就是,大数据是否能以及如何应用到无法深度定制的中小企业?

诚如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力量,中小企业承载着中国未来变革中最关键的任务,他们有最大的员工数量,面临最不堪的财务困境,而信息落后和技术匮乏之可怕,又让人担忧这些中小企业是否能在未来的经济环境中存活和实现变革。

由于其他数据方向壁垒森严,鸿沟鲜明,所以,这也是我最关心的一股力量。

2.他们的力量

中小企业主们似乎在每轮技术变革中都是被最后照顾到的,这并非后知后觉,而因其几个特性,要么顽固守旧人数多,要么精打细算不肯投入,要么怕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不敢冒险。

实则上,这是一个可怕的群体,我更期望将这个小企业主,换成一个更有生命力的描述,但这个描述很长,他们代表着中国最渴望致富,渴望成功,渴望证明自己的一个群体。

他们可以是淘宝店主,可以是一个小档口主,可以是东躲西藏的未备案的小贩,可以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煎饼摊主,可以是几十人小工厂的老板,可以是一个小批发部的经营者,也可以是亲自踏上电驴送外卖的餐馆老板。

我说的正是这样一群人,你可以称为个体户,可以成为小老板,可以觉得他们活在温饱线,没有宏大的志向,不足与谋。

而正是这群人,恰是中国企业中最具活力的一股力量,或许十年前,他们不懂互联网是什么,但他们现在知道,一旦旺旺的声音一响,订单提示一响,他们就必须抛下手头的所有事情,全力满足突然来临的客户。

如果你现在跟他们聊大数据,他们会一脸憨笑说,大数据是啥咯,都是有钱人玩的东西,我们不懂。

但10年后,你会为他们在大数据领域的侵彻力和执行力感到震撼。

正是这样的一股力量,承担了中国制造的最低价值却最有规模之一环。

正是这样的一股力量,诞生了无数白手起家的神话。

正是这样的一股力量,潮水般捧起风口浪尖的技术驱动者。

他们一旦明白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就会不顾一切,势如暴风骤雨的一往无前。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你是站在他们一边,还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认为他们迟早要灭亡,还是默然的摆摆手,说跟我没关系?

3.他们的痛点

如果你跟他们说大数据,他会什么都不懂,他会说我不需要这个。

你问他会需要什么?他当然会说,更多的订单,更低的成本,更快捷的管理,他要发财,他到更多地发财,如果非要加一条,或许是,不要再那么辛苦。

他不要地图炮那样的数据展示平台,因为他知道那样看着爽,却没什么卵用。

大中型的工厂主也好,小公司的创业者也好,小老板也好,个体户也好,他们其实都在眼巴巴地看着大数据这边热火朝天的搞起来,有点闲钱有点野心的似乎不想闲着,不管要钱的团队到底做什么,毫无保留地把钱投给他们。

而一些中小医院或者小诊所,则眼巴巴的看着大医院流畅的数据处理系统,一边默默地用纸和笔记录着今天的处方和病人信息。

小地产中介如是,小餐馆如是,小会计师事务所如是,小服装店如是……

而大数据,就像是蝴蝶刚刮起的翅膀,有多少人能预料到未来的飓风,以及飓风何时到来,谁也不知。

我在前几日和我的合伙人讨论方向时,对于这个方向是肯定和一致的,就是我们要做中小企业的数据应用服务者,至于到底怎么服务,我们有一些不便公开的腹稿也都在评估当中,但是这个方向,我们不太会变,甚至要越走越坚决。

4.分水岭

分水岭从看到神策的一些推广时,我们似乎可以判断,大数据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分水岭,或者叫里程碑,从桑文峰团队的离职起,大数据创业可以正式进入广域模式,之前各领域各巨头自建堡垒形成的数据冰山格局,就此变成慢慢融合和冲撞的一个进程。

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无量数据的方向相较于神策的方向,更像是隔着一条河,一起向前走,当然他们走在我们前面一段距离,无量更重于应用,神策更重于分析,应该说两者对于企业的效用都是明显的。

也就是说,小团队在大数据方向上的创业,都可以效仿无量或者神策。

而基于hadoop或者spark应用的分析平台,相对来说可以更快实现,团队可以着重于用户体验升级和市场推广

而无量走的,更像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同于前文所提的自上而下的系统设计,我们的系统则是充分调研后设计出成品,让低门槛的客户用上,走错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5.为什么说巨头不可怕

我在聊天时,一些人对于无量的方向产生了质疑,当然更多地是建设性的考量或者建议,这些正或者负的反馈对于我们对方向上的清晰化都起到了很重要的帮助。

不过我要着重批判一个观点,甚至是全互联网创业圈子都流行的恶习。

就是你做了这个,三巨头翻翻手就干掉你。

现在的看客,动不动就BAT,似乎互联网只有这三家了,似乎任何事情做起来,都能被这三家巨头给压死。

这就好比抗日战争前的投降主义,尤其是一些缺少历练的创业者和投资者,动不动拿三巨头来打压你,好比他就是三巨头老板一样的。

我来说说为什么三巨头不可怕

其实三巨头中两个字已经告诉你他们不可怕了,就是三和巨

三,三个,你一旦稍有规模,就有底气在三个大势力之间左右摇摆,闪展腾挪,诸如脱亚入欧的日本,诸如表里比兴的真田昌幸,比如两败曹操的贾诩,比如夹在英法俄间的俾斯麦,小玩家,自有小玩家的手段和空间。

巨,尾大不掉,层层审批,动作迟缓,另一方面,你的成败与自身荣辱一体,而三巨头组成针对你的团队,退一步可以回公司养老。

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智者如郭嘉,大军压境前尚有此旷古高论,不要说现在自由发展的互联网世界了,唯有洞察一切的智慧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无往不胜。

不务虚务实,我说两个案例,一说就知。

找钢网,猪八戒

这两家可谓扎在了电商的后花园,阿里尚且拿他们无奈,更不用说合作兼存才是正道了。

巨头自己都畏惧,怕哪天被一股力量给吞没。

所以勿以自己的境界代入他人,屁股决定脑袋,这是真理。

为什么人们喜欢苹果1984的广告,他有一个概念,就是站起来团结起来对抗巨人。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如果BAT越做越大,将是所有互联网创业者的耻辱。

饿了么就是很好的案例,饿了么会继续保持独立,这就是一个兆头。

无量也要如此,我们要专注自己的领域深耕,我们只关心我们的客户到底需要什么,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管他外面电闪雷鸣,我自有小桃源。

6.创业者的迷失

这是个题外话,但不得不讲。

我们的很多创业的朋友,总在一个状态,就是纠结,纠结这个纠结那个,今天纠结市场要不要加力推广,明天纠结要不要花钱升级下服务器,后天纠结投资人开的条件到底要不要接受,再后天纠结团队内部的意见不合到底怎么处理,再再后天就不纠结了,因为倒闭了。

很多朋友,包括以前的我,给外人的印象是,这个人总是在变,这半年还在卖包子,下半年就卖衣服去了,几个月不见,突然做P2P了,给人不稳定的感觉,还有就是什么热做什么,跟风。

我在前面一篇文章提到过,在决定数据方向前,我有将近半年其实什么都没做,我干什么,就是复盘,就是仔细分析,深度分析,乃至冥想,一直冥想到最原始的记忆碎片,五六岁时候的从来没想起来过的一些记忆碎片被想起来了,最后这些信息全都消失了,全都没了,睁开眼睛,想通了。

我并没有多想市场方面的问题,我想得更多的是,我自己到底要什么?

回望过去的一些经历,有点像一个场景,你把一个碗放炉子上烤,放一个蚂蚁,慢慢烤,越烤越热,它这边动动那边动动,似乎全世界都在和他作对,他做什么都不行,都有痛苦,最后被烤死了,黏在碗里。

我在期货市场好好地活了3年,知道大部分都得在这个市场亏钱的道理,中国人创业有个山大王思想,就是我不管做什么都得做老大,但你过往的经历就决定了你不具备老大所需要的特质。

交易也是一样,很多人做股票也好做期货也好,我一看就知道他肯定会亏,为什么,本质决定的,圈里人都知道,凡是搞投机能稳定盈利的,肯定是冒了大风险,就决定扎根在这个市场里的,失败无数次爬起来,继续亏,亏到海枯石烂,亏到怀疑一切,亏到大声嚎哭,亏到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失败的人,最没用的人,到了这个时候,说不定你就顿悟了,你就成功了。

所以很多人创业,我建议不要,为什么,我走过交易上的那条路,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但凡一两个大坑跨进去,万劫不复,我能活下来一要感谢父母的资金支持,亏到多少,都能毫无保留的支持我,说再给你一笔,你这么聪明,总归能领悟到投资的要领。二要感谢我自己潜意识里的韧性,不怕输的那股劲,正是这股劲让我走到今天。

无量域名询价的那天,我接到报价说20万,我突然觉得要买,一定要买,之前询过微粒的报价,98万,我没敢买,这回20万,再怎么也不觉得贵,哪怕每个月只吃干饭,都不觉得贵,不到一天,一股劲上来,就决定买了。

为什么我敢买,因为我知道这个东西的重要性,而很多技术出家的创业者,尤其是老大是技术出身的,他觉得这个东西不重要,他没有市场敏感,他觉得技术最重要,或者产品最重要,他觉得他有技术壁垒,他牛逼,所以他不花这个钱。

所以很多创业者会败在这个上面,就是创始人的任督二脉没打通,怎么样叫打通?我以前说过,处于困顿之中,经历丰富,却仍有鸿鹄之志的,你任督二脉就打通了。

所以期货和股票里最后活着的,都叫鳄鱼,为什么因为他们从一开始踏进这个市场就没考虑过活着出去,光凭勇气还不行,得有运气一直撑到开悟。

而创业者最后能成功的,肯定也是要有韧性的,要各环节都贯通的,敢于跳出来分析时局,敢于否定自己的,上门推销的时候被拒绝被骂了无数次也面不改色的,这样的创业者才能最终成功,他骨子里有股劲,这股劲不到关键时候,看不出来,表面上和风细雨,但一到关键时候,他会爆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力量。

迷失,没关系,鼓起勇气走出迷失,不要退回去。

7.演进与社会变革

司马光花了19年写出了资治通鉴,随行文平淡规准,但透着恢弘壮气。

中国互联网的革新到现在,也是19年左右,同样每年都演进的很缓慢平常,但整段读来,无不令人赞叹。

现在的社会也在面临这个革新,而且境况更惨烈。

我们现在的很多中小企业主,实际上是这个阵痛最大的承受着,为什么?要订单没订单,有了订单还是铁定亏的,做不做?还得做,工人得养着,不仅养着还得忙着,一闲下来,就没了效率,人心就散了,再组织动员起来,就特别难,机器得养,那么多代价买来的,一旦停工歇菜,分分钟都是折旧损失,这边汇率在波动,那边房价涨,工资要涨,原材料涨,那边货品堆积,库存都积成了灰,我要做个电商,那个推广投入吓死人。这些还不算惨的,更惨的是政府服务者,很多市政工程的分包商,资金链断了,有欠黑社会钱的,腿打断了都算轻的,那边欠了很多小老板的钱,小老板们本性善良,只好走法律程序,法律判完了,谁也不敢去政府部门去强制执行,欠就一直牵着,小老板们的资金链也断了,工厂发不出工资,垫不了材料费,订单黄了,还要赔钱给外商,不然那官司吃的你不要不要的。

所以这个恶性循环越来越大,只要生产这块产生不了利润,就一直恶化下去。

有些公司就转型了,转型的早,赶上了消费增长的红利,原本的OEM变成了品牌经营,一下子活下来,还活的很好,有些没赶上,就得等待下一次转型的机会。

所以说大数据云计算一旦开始普及,这个机会就来了。

为什么我敢这么说?我先不说质变,我只说量变,你就能明白。

同样的两家公司,做流程管理,一家没有合适的系统,或者是最原始的ERP,这个环节换个人就得重新来,一般能有一个人专岗就不错了。另一家用了大数据云计算,原来的ERP要一个一个人工端采进去,现在好了,自动生成自动记录,不仅如此,还有算法帮你分析好,让你优化哪些环节,同样,甚至这个系统的前端比ERP还要傻瓜,傻瓜到一个人就能搞定。

这时候机会就来了,你先用上大数据应用,你就提前比别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你一旦有了先发优势,就会一步先步步先,实现逆袭都有可能。

所以不要因为你公司小,你就不去拥抱新技术,正因为你公司小,你没有规模效应,你更应该关注最前端的技术,用技术来撬动公司效率,一旦一直打压你的大竞争对手比你在这一个革新机会上慢半拍,说不定你就逆袭了。

所以至少在通泛性的中小企业改革里,我们无量就要做这样的角色,做一个服务者,最懂客户的服务者,要帮他产生实际的效益,不要帮他做地图炮,不要帮他做可视化作战地图这种光鲜但是作用不大的东西,要渗透到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不同于以前的咨询公司,我们一旦渗透进去,最后就一定要做出带来实际效益的产品出来。

所以中小企业主,不必过度担忧,未来的经济肯定不会好,但是也不会坏到让你一点活路都没有,我们更多的,是要反思自己的问题,如何优化我们的客户服务,如何利用新的技术实现效率提升,如何整顿低迷的士气,如何将工作中坏的风气和习惯清扫出去。

打造一个好的军队,就要以身作则,就有本钱严格要求部下,所以中小企业主们,要拥抱未来,先从我们自己做起来,做一个再度创业者,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因为我们知道,劳动既可以是责任,更可以是乐趣。

8.不要忽略时间

很多人的分析,经常忽略的时间这个要素。

表现比较典型的就是,我们要打造怎样的一个生态,一开始就把最后的框架给画出来,但是一旦问到如何分阶段获得用户时,回答就比较含糊了。

通常创业圈的通用语言是用产品迭代周期来解释,每一个新的产品带来一个新的用户增长,把握好衰变时间可以实现用户规模的几连跳。

而我则更关注一开始的切入,即最开始如何获取用户,如何让用户用上了产品之后可以喜欢上他,持续的使用它。

更重要的是,他的进入成本,当你的注册流程和进入流程异常复杂时,很多用户超过10秒就会放弃尝试了。

几乎每个创业团队都有生态的野心,而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用户在相信你生态之前,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关注的你。

比如阿里一开始就是解决出海的问题,很多小企业雇个懂点英文的人,就可以抓住海外大量发布的需求和商机,抓住了这个需求,才会有进一步的将自己的货品一步一步上传的动力。

所以生意来源,是企业主的原动力,你抓住这个原动力,他才有可能变成你的种子用户。

如果你的客群是个人,那你得告诉他,通过我你能获得什么,而获得的代价(进入成本)是否等价。

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你生态圈一砖一瓦的建设。

这就是很多设计出身的人创业时的通病,因为他只做过设计图,后面的无数建筑过程他都没有参与,从他的角度来讲,只要我图纸设计出来,最后就一定能实现。

这样的人一旦成为创业的领头人,就会面临一个问题,他会忽略时间和演变,他会一开始就朝着最宏伟的蓝图去做,最后建成空中楼阁,大家都摔死。

数据是个前后跨度极大的产业,任何一个做这方面的团队,涉及到的语言和架构,基本上能覆盖大部分互联网技术,所以更有可能发生只考虑终态,不考虑现态和演变这样的错误。

9.得市场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个道,就是民心,就是客户的根本需求。

你做个空中楼阁出来,好看,但是不好吃,那就是阿房宫,那就是失道,霸王的一把火,就烧没了。

你走了错误的方向,信了错误的理论体系,就变成了奥德赛一样的悲剧人物,纵然聪明绝顶,但时代不会眷顾你。

很多时候,客户的根本需求,甚至跟你的伟大前景,是完全冲突的。

你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数据生态,客户只想要那几个功能。

你把前端做的非常漂亮,但客户只要最精准最有效的计算结果。

同样,得市场者得天下。

技术上虽有鸿沟,但绝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禁地。

而最后的生存者,一定是牢固地把控着客户资源,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使别人无法觊觎。

所以市场上,要硬刚。

同样,敢于模仿我们的,我们也会硬刚,我们会动用一切手段,汇集一切力量,不惜一切代价,迅速覆盖和深化牢固我们的客户体系。

我们有增长黑客,我们有内容驱动,我们不怕。

这个根本不用担心,因为这不是血与火的拼杀,这是谁满足客户,谁就获得话语权的时代。

不同于无量的宽泛定位,有很多细分行业的数据应用,也是非常靠谱的方向,但同样,他们也会面临异常激烈的竞争,有些尘埃已定,有些烽烟四起,市场的竞争,就是比巧,比决心,比执行,这些总结起来,就是真正的实力。

10.务虚与基因

我和我的技术合伙人虽然相识不久,但第一次碰面我就感觉到,我说的他秒懂,他说的我秒懂,这就是在一个频道上,同样,对于团队构成,这样的同频道要素还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团队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很多人不在一个频道,沟通成本巨大,再加上一些人的中二病,注定了凶多吉少。

而经历丰富且相似的人,就会慢慢趋向于一个频道,一类基因。

天时地利人和,前两点都能占到,对于数据方向的团队,人和或许是非常重要的。

我以前创业,经常在一线忙,导致现在什么都会点,你跟我随便说个软件或者工具,我说不定都用过。

而现在则完全不同,创始人势必要开始务虚,不仅要务虚,务出的虚还要落到实处,最后变成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执行路径。

所以我现在写的东西,虽然都是虚的,但是我觉得很多创业者,尤其是带队的,看起来会很舒服,因为很多都是说在他们点上的,或者切中他们要害的,只是我愿意去通俗地表达,而他们则不愿意表达罢了。

11.团结哪些人,斗争哪些人

团结

数据革新本质上是工具的革新,从历史使命来讲,是为了人工智能的全面普及应用做基础的,正如互联网和物联网是为数据做基础一样。

所以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我们数据创业者,一定要明白我们的盟友是谁,我们要打倒谁。

数据的革新,更明确的可以参考自媒体取代纸媒的革新,旧的不死,新的就起不来。

为什么我闷声做了几年生意,现在突然敢跳出来,你说吹牛也好,鼓吹也好,事实上我经常给数据从业者泼冷水,但是我知道,这个时候不跳出来,将来就会被无情地淹没。

除了我们的客户,我们更需要开放和合作的,就是广大有点技术功底的程序员,数据挖掘,开放平台的二次开发,都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利益,他们有些人或许比较内向,不善沟通,所以不会独立出来创业,更喜欢在平台里发光发热,那么我们对于生态的设计就要照顾到这个人群,因为你不照顾,你的竞争对手就会照顾。

相比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更应该加速淘汰传统的企业服务系统,我们可以在他们的基础上优化和开发,也可以脱离他们的框架进行深度创新,不管怎样,我们在客户面前,一定要证据充分地告诉他,你现在用的系统效率很低很低了。

而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我们应该视为合作者,他们是数据产生和提供者,比起我们自己挖掘,他们每天用户生成的数据会更有价值,我们要团结靠拢这个群体。

所以明白外来的竞争合作关系,同样是重要的,你万一树错了敌人,一失足千古恨。

两年前我在西安城墙跑了一圈,那时候是一个闭环,到终点时特地走过了城门以封口,前两天再跑了一次,突然想到“围师必阙”这个词,于是留了一个最后一个城门口不跑,突然感慨万千。

相较于两年前闭环的强迫症,现在我更加明白开放和包容的重要性,城墙一圈开了一个口,就是要提醒我未来会面临各种问题,但开放和包容一定不能忘记。

最后的寄语

天地玄黄,孤立八荒,创业者的奋斗,就是独自一人参悟天地的痛苦过程,在这个过程,你会体会到周边环境的各种不兼容,当你能脱离现实,在另一个位面上接通天地宇宙时,你就会发现,世界是那么美好,是非成败,赢王败寇,千年池垒,都化作烟云。

少时有志比天,初遁浮世,惶恐周身所遭之烟尘,拂之不去,直至穿过喧嚣人群,到静谧溪边林中,感天地之奇巧,悟人物之精理,欲随溪隐去,又怔心之所动。

心之所动,即看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扇门。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归宿,创业者不外乎,不过是过程的曲线参数更大,回撤更多。

我们既然以产品立足于市场,就应当致力于做出令人心动的产品,而第一个,就要让自己心动,这个心动,绝不是圆明园的精美绝伦,而应是T-34的远征千里,应是图灵机的颠覆革新,应是google的化繁为简,应是LIGO的长相守望。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以本心出发,将无往不胜。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