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大数据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2017-03-18
收藏

大数据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以数据采集为支撑的智能化生活也开始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国智能家居如今的发展如何?在推进过程中会遭遇哪些难题?记者采访了中关村智能硬件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葛涵涛。

物联网发展为智能家居注入新活力

记者:物联网的发展对于智能化家居领域来说,意味着什么?

葛涵涛:近些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式设备的日渐普及,而随着物联网领域相关技术,比如芯片、传感器、电池技术、屏幕等的快速发展,智能硬件方面的新产品也层出不穷,不仅快速进入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同时还被诸多企业应用到实际生产环境中。而物联网的核心价值之一在于其产生的数据,随着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推广应用,传感器在每分每秒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兴起以及物联网蓬勃发展,为智能家居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发展离不开物联网传感器的强力支持。近些年,智能家居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取得快速进展,从有线模式转化为无线模式,操作更加简洁方便,安全可靠等。其中,云计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用户可以将家中智能家居的相关信息上传、存储在云端,通过云计算服务,用户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位置,对家中的智能家居进行相应的控制。

近年来,互联网平台与传统企业的关注为智能家居技术发展全面助力,了解用户需求、把握产品方向成为越来越多业界企业关注的重点。因此,数据的价值就变得更加突出,谁掌握了用户更多的数据,谁就更有可能摸清用户的真实需求,具备精准营销和先发制人的优势。

大数据应用于智能化家居将更好服务于用户

记者:是否能举例说明,大数据在智能化家居中的应用?

葛涵涛:在智能家居领域引入大数据将更好服务于客户与用户。未来家庭中所有的设备将实现大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设备之间以及设备与人实现互联互通,基于数据分析提高服务水平,使得人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健康、更舒适。企业依靠数据管理平台,可以打通、融合不同用户群体的标签数据,形成更为丰富的用户画像,充分使用数据价值以更好服务于企业客户。企业目前建立的以大数据为驱动的营销体系,在家居、汽车、快速消费品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服务。

比如家庭的湿度、温度的控制,通过长期采集这个家庭的生活习惯数据,通过云计算后,得出这个家庭的舒适温度和湿度,在低于或者高于这个温度或者湿度时,智能化产品就能自动调整。再比如,在外打拼的儿女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实时关注居住老家的父母的健康情况,家中的父母每次的血压、血糖等测量数据会自动传送到儿女的设备上,如果有异样情况发生,就会主动报警。这些都是大数据时代,智能化家居生活中最简单的应用。

中国智能化家居发展并不逊色于国外

记者:目前,中国的智能化家居发展得如何?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葛涵涛:在我看来,中国的智能化家居发展并不逊色于国外。目前国内的一些家电制造厂商,比如美的、海尔等传统电器制造商都在进行多元化的发展,转化得很快,还有小米、乐视等,或是以多终端为核心,或是以内容为核心,都在发展自己的智能化产品,还有京东、阿里云、华为等也致力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制定标准,这些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地进行跨界的合作尝试,强强联合、补齐劣势,形成集团竞争力,并努力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记者:现在智能化家居更多地被运用在哪些方面?

葛涵涛:智能化家居的使用是分人群、分领域的,人群的需求不同,对于智能化家居产品的需求也会不同。目前商业地产、酒店业、房屋租赁业更多地在使用智能化家居来实现成本的控制。不过这中间还存在着对智能化建筑、智能酒店的定义不清,缺少智能化功能等级评价体系及缺少验收标准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致力于推动和解决的方向。

数据安全是未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记者:您认为目前智能家居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葛涵涛:云计算的出现确实为智能家居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力,但对于智能家居的数据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将所有的家电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各种传感器在获取用户日常行为习惯数据、健康数据等,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获取了用户大量隐私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描绘出一组用户日常生活习惯的画像。这些数据会被储存到某个云端服务器上,这些数据存在着数据安全隐患问题,因为不法分子有可能会入侵服务器窃取这些数据,不良的数据运营方也有可能私下销售、泄露数据,一旦数据被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和其它领域的数据安全问题一样,智能家居牵扯到的数据安全问题,究其根本是对于数据的防护。因此,用户个人隐私数据保护问题是智能家居行业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也是制约智能家居技术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智能家居就可能成为人们下一个数字隐私的噩梦。

面对日益严峻的智能家居数据安全问题,我建议:一是企业要不断完善数据保护的使用制度;二是企业要从硬件、软件、云等多个层面提升数据安全防护技术水平;三是企业建立敏感数据使用制度;四是企业要为特定场景制定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标准,五是相关标准化机构或组织协助制定并推动智能终端设备安全性检测标准的实施等。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