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用大数据“预知”网络风险
用大数据“预知”网络风险
2017-09-17
收藏

用大数据“预知”网络风险

目前,随着网络的复杂化、网络边界的开放化和应用的多样化,各种安全风险的防范难度也越来越大,许多用户在部署了防火墙、杀毒产品和IDS后,仍然抵挡不了或明或暗的攻击。有的攻击者甚至能够数月、数年潜伏在目标网络上不被发现。让人感到可悲的是,巨大的投入不但没有遏制恶性网络安全事件发生而带来的巨大损失,而且事后难以重现、追溯以及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传统解决网络安全的基本思路是划分边界,将内网外网分开、业务网和公众网分离,用终端设备将潜在风险隔离,用守住边界的办法来解决安全问题。但随着移动互联网、云服务的出现,移动终端在4G信号、Wi-Fi信号、有限电缆之间穿梭,网络边界实际上已经消亡。同时,新型威胁攻击手段具有针对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基于特征匹配的传统检测方法已经跟不上威胁变化的速度。因此对网络原始流量数据进行完整记录、鉴别与统计,已成为重中之重。

从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网络分析技术可以说是保障网络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再高级的攻击都会产生网络流量。网络分析技术通过对网络流量的原始数据的透视与分析,能够从大流量数据中快速发现并定位网络异常行为,大大提升用户对网络威胁的感知能力。同时能够还原完整的攻击行为过程,快速定位攻击者,确定其攻击手段及评估攻击损失。也就是说,通过网络的全流量分析以实现网络安全监控的无死角,从而感知未知威胁,做到“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已成为未来利用大数据应对网络空间新挑战的重要途径。

如今,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战略空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的《网络安全法》,将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表明今后网络空间犯罪行为将有法可依,同样说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已经被提升到国家层面。如何使网络安全做到有法可依,让安全事件完整还原则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安全最大的威胁不是防御能力的不足,而是迟钝的安全感知能力。这也是业内常说的,攻击不可怕,可怕的是遭到攻击后重要信息被窃取、数据被拖库,自己却没有感知。因此,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应对网络安全问题,是未来网络安全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这也为所有自主可控的互联网企业深入践行助力国家网络安全提供了机遇。未来,中国互联网企业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解决传统企业网络安全的薄弱环节,让人人都能享受到安全、方便、完善的网络运维环境,推动中国网络安全态势的感知与可控发展,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