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人工智能+ 走近你我他
人工智能+ 走近你我他
2018-05-22
收藏

人工智能+ 走近你我他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今年的主题是“推动人工智能的正当使用,造福全人类”。当前,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的“智慧”应用出现在你我身边,为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当人工智能的最新技术融入医疗、教育、司法等领域,会在医院、课堂、法院掀起怎样的“智慧革新”?让你我的生活发生怎样的改变?

两年前的春天,人机围棋大战使更多人对人工智能有了认识。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有无人超市、智能家居、语音识别等应用改变你我的生活,更有智慧医疗、智慧课堂、智慧法院等智能化服务,为各领域发展提供新动能。

智慧医疗,自主学习协助诊断

“智医助理”机器人——

以超过合格线96分的优异成绩通过医考

在安徽合肥庐阳区双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正在为前来看病的社区居民做诊断。人工智能医生助手根据医生和患者的对话迅速生成了电子病历并给出了病情诊断,医生在看到人工智能助手的诊断后进行确认。

经过10多年的探索,互联网医疗从1.0时代的信息查询,到2.0时代的在线问诊,逐渐向3.0时代的人工智能发展。现在正处于2.0的深耕阶段,3.0的储备阶段。互联网医疗的蓬勃发展积累起海量的医疗数据,促进了智能医疗的发展。人工智能教会机器如何“听懂”“读懂”“看懂”,在此基础上,让机器协助医生诊断疾病,提出诊疗建议,这是人工智能在医疗上的最新应用。

2017年,科大讯飞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智医助理”,以超过合格线96分的优异成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评测,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医考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高分通过医考,证明“智医助理”机器人已经有能力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医学知识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自主学习和运用医学知识解决医学相关问题的能力。

从机器人协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到“智医助理”机器人通过执业医师考试正式“上岗”,人工智能在提升医生工作效率、提高医生服务能力等方面展现出巨大优势。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建立人工智能辅助的在线诊疗平台,让县城、乡村、贫困地区的医院接入,能迅速提升一线医生的诊疗水平。”

安徽省立智慧医院是我国首家以人工智能与医疗服务紧密结合的智慧医院,拉开了“AI+医疗”在实体医院落地的序幕。挂牌运行半年来,科大讯飞智能导诊导医机器人“晓医”、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门诊语音电子病历、口腔/超声语音助理、云医声移动医护工作站等已陆续落地应用,构成了“智慧医院”的基础。

专家表示,以目前人工智能的水平,能够为医生提供一个庞大的专家知识库,对医生的问诊决策提供帮助;在医学领域,经验丰富的医生是很难被取代的,机器人更多的是去帮助医生而非取代医生。人工智能是让60分的医生能够做80分的事情,让90分的医生少做60分的工作。

智慧课堂,激发兴趣引起互动

“大气环流”地理课——

终端记录每一笔绘图,展示学生思维动态

“假设学校里来了外国小留学生,他们想更好地了解北京,你要临时当一次导游,你准备带他们参观什么地方呢?”

“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同学们说的都是名胜古迹,非常好。那么,如果让你带他们去鸟巢参观,怎么走?”

在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的教室里,老师正用最新装备的互动教学平台给三年级的同学们上课,“位置和方向”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移动多媒体终端,短短几分钟就在百度地图上用电子墨水画出了行走路线;被随机点名的学生走上讲台,对自己设计的路线图做了具体说明。这节充满乐趣的展示课,向我们展现了信息化技术给教学带来的惊喜。

如今,人工智能已走进很多中小学课堂。专家表示,信息化学习是对传统教育进行的一场革命,“智慧课堂”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老师更清晰地了解每个同学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预习、复习、自学,多样化课程设置使学生各取所需。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

随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转型,未来,翻转课堂、在线教育、微课、电子书包、智慧教室等越来越多的教育信息化学习方式将融入校园。

在北京十二中一节生动有趣的“大气环流”地理课上,课堂气氛活跃。在绘制热力环流原理示意图环节,师生人人持有一台平板电脑,相互之间可以传递文字、语音、视频等信息。学生绘制时的每一个箭头及其绘制顺序都能清晰展示出来,学生思维的静态与动态过程得以展示,使思维外显,由此引发学生互动。这很好地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学生靠死记硬背画对了图,但因不理解而画错顺序的问题。

课程后半段,在热力环流原理对应的生活实例环节,发起互动投票。同学们可以看到同伴针对这一问题所持的不同看法,一下子点燃了他们表达的热情。

在人大附中,学校不仅利用人工智能部署“智慧校园系统”,还开设了计算机视觉数据建模等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高二学生姜澈说,“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充满了智慧新元素,让我们从个性化的视角中沉浸学习、探索发现。比如生物课中《人类的血液循环》,物理地理综合课程中《钱塘秋潮——探索潮汐的奥秘》等,通过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抽象的概念生动地呈现在眼前,原来晦涩难懂的内容一下子就清晰了。”

智慧法院,优化服务提升效率

人工智能“书记员”——

同步记录庭审过程每一句话,准确率达96.2%

“您好,我是闽侯法院导诉机器人小法,请问您需要什么服务?”“我要起诉,该怎么办?”“您别着急,您可以到自助服务区的终端上自助立案,也可以到窗口咨询工作人员。”“你能带我去自助立案吗?”“好的,请您跟我来。”去年10月,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福建法院信息化建设,在闽侯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代表们看到一位身高1.3米左右的“小员工”,精神饱满地在大厅“巡逻”,时不时用萌萌的童音为当事人提供引导。

类似的人工智能应用在全国法院还有很多。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一款名为“小雨”的导诉机器人为智慧法院“代言”。“去哪儿立案?”“在哪儿缴费?”在机器人的引导下,当事人可以很快办完一系列诉讼事务。

在法庭里,人工智能的应用大大减轻了法官、书记员的负担。在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网上法庭,庭审中法官和诉讼参与人说的每一句话都由人工智能系统同步记录显示,延迟不超过300毫秒,准确率达96.2%。这个2016年9月起在浙江全省105家法院全面上线的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如今在庭审中承担起了“书记员”的角色。

人工智能的应用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随着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全国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推进,进入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数据越来越多。截至目前,文书上网已超过4500万份,访问量突破155亿人次。最高人民法院委托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研发的“智审”审判辅助系统,已经在河北178个法院推开使用。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杨爱军说:“我们通过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很大程度避免了同案不同判和法律适用不统一的问题。”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