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大数据的安全能力,要在现实中体现
大数据的安全能力,要在现实中体现
2018-08-27
收藏

大数据的安全能力,要在现实中体现

滴滴顺风车再度出现类似的恶性案件,其平台责任必然逃不脱干系。但在庞大的出行需求下,一刀切地处理网约车平台企图回归传统出租行业是一种倒退,也会使得更多的小平台乃至黑车行业重新挤占市场,这会更加加剧出行市场乱象。因而,如何利用科技进步来尽可能地提升网约车的安全空间,重构网约车安全体系,让网约车市场不再肆意生长,已然是迫在眉睫。

有数据显示,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2017年的网约车APP市场渗透率为12%。这就意味着每100个移动互联网民中有12个是滴滴出行的用户,而排名第二的网约车平台市场渗透率仅仅1.37%,与之相差10倍。意味着若是网约车安全体系不完善,海量的用户都可能存在着生命的威胁。

此前,滴滴公司在大数据方面的成果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比如,央视在2017年底曾报道说,滴滴拥有超过4.5亿用户,在中国400多个城市开展服务,每天的订单量高达2500万,相当于全球其他移动出行市场总量的2倍,每天要处理数据4500TB。

如此之多的网络数据意味着网约车平台已不仅仅是一个传统出行行业,更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但两次女性乘客网约车遇害案件表明,若大数据信息无法转化为实体化应用,则由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安全性就只能停留于纸面。乘客安全一直都是一个现实问题,并非浮于“云”上的大数据所能保护的。

此次发生在温州的女孩遇害案,不管是遇害女孩的家属、还是警方介入需要获取司机具体信息时,也经历了极为周折的过程。

但在此前对滴滴大数据应用的正面报道里,滴滴则宣称可以实时计算乘车需要数据,及时匹配司乘信息,提高车主、司机收入——这其实意味着提高滴滴出行的营收。作为一个有能力实时收集处理大数据的行业巨头,滴滴出行为何在人命关天之时,出现如此严重的信息处理滞后?

在危机时刻,隐私保护等固然重要,但也应有应急机制,打破数据处理的人为壁垒,让报警信息直接联通公安机关。作为每日承担最少2500万人出行的网约车平台,公安机关理应及时同滴滴打通数据互通,且这样的警企协同机制早应建立,而不是等到两起悲剧的发生之后。

目前的科技水平,已经能够保障警企数据打通之后,实现一键报警后的信息传输,例如国外网约车品牌UBER,就早已设置了类似功能,一旦启用并可直接接入美国911报警系统。UBER尚且如此,以大数据处理见长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为何就做不到同公安机关的一键协同呢?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