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大数据时代,学生隐私怎“幸”存
大数据时代,学生隐私怎“幸”存
2015-11-09
收藏

大数据时代,学生隐私怎“幸”存


 如今校园一卡通和校园网在高校已较普遍,师生吃饭、选课、查成绩等都可在学校网站办理。因此,高校网站掌握了大量学生个人信息。但有报道指出,从中国最大的网站漏洞响应平台——补天漏洞响应平台上发现,数百所高校网站存在漏洞,大量学生信息存在被泄露的风险。鉴于此,近日教育部在该平台注册,希望借助民间“白帽子”黑客的力量查找漏洞,避免信息泄露。

  以一卡通、校园网为主要形式的教务管理方案,是大数据时代的缩影,然而学生信息的泄露,却让人们对大数据时代平添了一丝担忧。好在我们已挖出了真凶——网络漏洞,而学校对校园网的自身维护、教育部假“白帽子”黑客之手的“借力打力”,都是应对问题的良方。但在刨根究底的追问中,我们不难发现,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校园网黑客,为什么黑客会啸聚高校校园网,恐怕不止是技术薄弱、易得手这么简单。其实,黑客通过校园网长驱直入,只是信息窥伺、窃密隐私的手段,最重要的是瞄准了数据的价值。

  虽然社会上的个体,都是隐私被贩卖的潜在人群,但学生群体规模划一,数据标本整齐,从中提取的价值量大,针对性强,这些都是信息买方市场的利益需求。而打击网络犯罪的时间可能较长,也可能很短,但一来高校网站很多,教育部虽发现问题,也动员“社会力量”,但后续工作还要靠学校完成。而网络的年久失修、数据破损、漏洞难以复查,加之很多高校“力量”有限,除了少数信息工程强的学校,网络维修的路还很漫长。那在这样一个过渡期里,甚至说,对于隐私这个没有休止符的话题,保护学生的信息安全,“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笔者身在校园,虽然对黑客攻击网站,信息从外部“被偷走”有所耳闻,但在高校见到的信息流失,则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体检、教务信息等的纸质统计,这个过程会反复进行,有时信息不是故意被人拿走的,更多的是对纸质信息的处理不够彻底,结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信息就容易被利用;二是学生的浑然不觉,这一点指向了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比如很多的分期付款APP,他们以“免费礼品”为诱,让学生注册,并填写信息,但即使APP运营不下去,变卖信息,也不失为一条退路;三则是通信运营商、购物网站的利益“背叛”,个人发票、邮寄包裹、陌生人来电、自媒体互动等,都会让个人信息悄然溜走,而且不着痕迹。

  21世纪是网络时代,是风云际会的大数据时代,而网络又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既为信息的汇流提供方便,然而作为一种技术,它又易为人操纵,造成信息外泄,衍生出隐私“不隐私”的弊端。可以这样说,隐私泄露是互联网时代的“常态”,这是我们必须为信息社会支付的个人成本,但隐私泄露又并非防不胜防。

  当对外部窃密束手乏力、应接不暇时,从源头上防止信息的“二次”失盗,也是一种独善其身。比如校方可以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做好信息销毁处理,作为个人,也要让信息紧紧攥在手里、揣在怀里,不要轻易示人,对于无孔不入的信息陷阱,一定要警钟长鸣,提防心常在。只有如此,才能筑牢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防火墙,同时叠加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外围强援,从而保卫教务信息安全、守护我们的隐私底线,让个人隐私在这个时代“幸”存。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