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精彩阅读软件信息技术新的挑战
软件信息技术新的挑战
2014-07-21
收藏




        2014年上半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延续稳中趋缓态势,利润稳步增长,软件出口整体趋稳,中心城市加快结构调整,增速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下 半年,世界经济弱势复苏和产业转型调整给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压力,但也面临着信息消费热潮带动作用增强,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快速发展等机 遇。预计全年增速维持在20%-22%之间。

一、上半年情况综述

(一)基本特点

1 、产业延续稳中趋缓态势,利润稳步增长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4月,全行业累计完成收入10在国内信息化投资和信息消费需求的推动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维持稳定增长,但287亿元,同比增长21%,增幅 与1-3月基本持平,较去年同期低4.2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比1-3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单月收入同比增长21.4%,低于去年同期5.2 个百分点。  

在行业转型和政策利好推动下,企业盈利情况稳中趋好。1-4月,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132亿元,同比增长22.5%,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1.4个百分 比。产业转型升级影响行业劳动力扩张速度持续减缓。1-4月,全行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增长10.3%,增速低于去年同期8.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增长1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7.4个百分比,比1-3月回落0.5个百分比。  

2 、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收入增速保持全行业首位

随着宽带互联网的普及以及连网设备的迅速增长,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推动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的快速发展。1-4月,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实现收入 1870亿元,同比增长26.5%,虽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比,但保持全行业增长首位;软件产品、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和嵌入式系统软件增长持续放 缓态势,分别完成收入3021、1076和1782亿元,同比增长21.4%、21.1%和19.3%,增速分别低于去年同期4.3、6.7和0.4个百 分点;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实现收入2016亿元,同比增长17.3%,低于去年同期9.4个百分点,是增速下调最大的领域;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实现收入323 亿元,同比增长19.9%,高于去年同期4.6个百分点,是全行业中唯一增长快于去年的领域。

3 、软件出口稳步增长,外包服务有所回升

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海外需求市场回暖,软件出口增长速度持续回升。1-4月,软件产业实现出口1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增速较1-3 月回落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3.2个百分点。其中,外包服务实现出口增长20.2%,增速较1-3月回升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2.4个百 分点。  

4 、中部地区保持增速领先,中心城市增速下调

在中部城市信息化投资需求旺盛以及产业支持政策逐步落实的推动下,中部地区软件产业迅速发展。1-4月,中部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28亿元,同比 增长29.6%,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比,高出全国平均增速8.6个百分点;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保持稳中趋缓的增长态势,分别完成软件业务收 入7912、920和1027亿元,同比增长20.1%、23.8%和22.6%,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4.6、4.1和2.6个百分点。全国15个中心城 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960亿元,同比增长23%,低于去年同期4个百分点。

(二)主要问题

1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2 、新兴领域企业盈利能力不强

当前,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但始终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不强。云计算领域,在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 同时,相应的信息技术服务发展缓慢,缺乏企业级应用,盈利模式的问题成为国内云企业最大的困惑。因为面向个人的网盘服务基本是免费的,云企业需要垫付大量 资金吸引用户和流量,而可以收费的企业级客户由于对云服务信心不足以及IT采购习惯过于传统,还不是很适应用租赁模式和云计算应用来构建自己的IT环境。 如何推广具有粘性的云服务,将客户与一系列关键服务联系起来从而由消费级转化为企业级领域,成为国内云企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保持高速增长,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带动了微信等社交网络用户的激增和移动电商的迅猛发展。社交网络平台近几年始终在摸索新 型营销方式来将平台巨大流量变现,5月底微信公共平台推出微信小店,即是其移动购物和O2O(线上支付、线下服务)布局的新一步。其他各行业的企业均需要 考虑自身的移动电子商务策略,对服务于终端消费者的制造业行业来说,移动电商渠道已经不能忽视。

二、下半年走势分析与判断

(一)产业整体增速略有放缓

世界银行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14年世界经济整体实际增长率为2.8%,低于年初预测0.4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增长下调至1.9%, 欧元区维持1.1%的预测,日本经济增长1.3%。同时预计,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6%,改革的力度和持续性是关键。IT支出方面,根据Gartner _executive Programs的一项年度调查显示,中国的IT预算预计将增长13%,远远高于全球0.2%的平均水平;同时中国 CIO 们对于增长和创新的业务专注度高于其他国家的CIO,并拥有强大的预算支持。

国内经济增长乏力导致市场需求疲软,加上产业进入转型调整阶段给相关企业带来的压力,产业增速略有减缓。但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有利的因素,包 括:定向降准、再贷款支持棚户区改造等“微刺激”政策力度逐渐增大;教育、交通、医疗、金融、城管等领域信息化投资仍处快速增长期;信息消费热潮将快速带 动数字内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产业发展;工业软件、信息安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将实 现快速发展,成为产业的新增长点。根据历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律,下半年将是收入确认旺季,预计产业增速将在20%-22%之间。

(二)信息安全、云计算、大数据等热点领域快速发展

云计算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当前, 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多部委组织实施云计算工程,重庆、广东地方政府出台云计算发展规划或计划。为抢占中国市场,微软Office 365云服务、亚马逊等外企云服务加快进入步伐,在中国正式落地。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发展逐渐成熟。一方面,继谷歌高层抛出云服务“摩尔定律” 降价理论并推动云服务价格持续降价之后,亚马逊、微软阿里云等云计算巨头相继投入到云计算降价潮,上演了全球云计算市场的价格战,推动云服务走向大众市 场。另一方面,云计算教育、医疗、金融等行业和领域的应用快速发展。教育领域,51talk、91外教等个人SaaS应用快速发展;金融领域,根据阿里云 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100家银行等金融机构向阿里云采购云计算服务,并将扩展到2000多家;医疗领域,全国首个“健康医疗云”项目在厦门建 成。

大数据应用创新加速发展。 自2012年大数据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以来,其在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和社会领域应用就备受关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演进以及各国政府和企业用户对大数据认识 的不断提高,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应用价值逐步显现。美国积极推动大数据技术在美国经济、人民的健康和教育、国家安全、能源利用率等领域的应用。提 供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揭露了大数据为美国社会带来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隐私问题。我国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医疗、金融、交通、物流、互联网等 领域大数据应用快速发展。例如,百度发布大数据引擎,并与地方政府合作将大数据应用于城市旅游预测、舆情分析、智能交通、热门搜索等领域,展示大数据的应 用价值。

(三)企业跨界并购日益活跃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产业边界被全面打破,各类信息技术、网络、业务之间加速融合。在此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演变成为体系化 竞争,国内外IT大企业纷纷跨越核心业务边界,通过跨界并购整合将业务延伸到新兴领域,迅速补充自身短板,完善自身业务体系。例如,IBM通过收购网络安 全公司Trusteer,强化自身信息安全服务能力,目前已超过日本趋势科技成为全球第三大安全软件提供商;谷歌以32亿美元收购智能温控器厂商Nest Labs,加快布局智能家居生态系统;阿里巴巴收购UC和高德地地图,并投资优酷土豆、恒生电子、Tango等,以强化移动互联网和O2O布局,巩固电商 的优势。未来,随着产业整合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企业跨界并购将成为常态。

三、政策措施建议

(一)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与科研院加强合作,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 作机制,支持组建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是利用“核高基”、电子发展基金、云计算示范工程、软件名城和示范基地等重要抓手,鼓励和 引导企业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数据库、智能语音技术、中间件、云计算、大数据、工业控制系统等等关键领域加强研发和产业化,研发和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 入,实现创新突破。三是大力培养软件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升研发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软件企业加快推进产业链上下游 资源合作或整合,形成强大的软硬件一体化能力,加快“走出去”步伐。

(二)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三)推动工业软件创新,支撑两化深度融合

(四)创新软件名城和示范基地建设

一是继续推进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向城市集群发展。二是充分发挥 地方优势,指导各地方将软件名城和示范基地建设与智慧城市(园区)、数字城市(园区)建设紧密结合,与地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精准定位,实现产业发 展与城市发展的协同共进。三是要结合产业发展趋势,瞄准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的细分领域,注重培育和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性 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四是要顺应产业发展需求,在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结合产业发展新形势、新需求进行创新突破,从多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本文转载于 专栏 j_h_j@sina.cn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