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精彩阅读「Python终结」装饰器,也叫Decorator
「Python终结」装饰器,也叫Decorator
2021-07-21
收藏

来源:麦叔编程

作者:麦叔

之前发过两篇装饰器的文章,当时为了博取眼球,标题取得虚头巴脑。现在把两篇合并在一起,重新发在『Python终结者』系列中,方便大家学习。

前不久,我面试过一个要求月薪30k+的程序员,还有一个浙大毕业的新人,两个人都自称最熟悉的编程语言是Python,但没有一个人知道装饰器。看完这篇文章,至少你在这方面超越了他们。

看透这篇文章,你至少超过了80%的Python学习者。

就算一周学透一个重要知识点,不久之后,你就会成为很厉害的存在!加油!!

对于Python学习者,一旦过了入门阶段,你几乎一定会用到Python的装饰器。

它经常使用在很多地方,比如Web开发,日志处理,性能搜集,权限控制等。

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方,那就是面试的时候。对,装饰器是面试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实战入门

抛出问题

看这段代码:

def step1(): print('step1.......') def step2(): print('step2......') def step3(): print('step3......')

step1()
step2()
step3()

代码中定义了3个函数,然后分别调用这3个函数。假设,我们发现代码运行很慢,我们想知道每个函数运行分别花了多少时间。

笨办法解决

我们可以在每个函数中添加计时的代码:

  • 第一行记录开始时间
  • 执行完业务逻辑记录结束时间
  • 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算出函数执行用时

下面的例子只在step1中添加了相关代码作为示例,你可以自行给step2和step3添加相关代码。

import time def step1(): start = time.time()
 print('step1.......')
 end = time.time()
 used = end - start 
 print(used) def step2(): print('step2......') def step3(): print('step3......')

step1()
step2()
step3()

这个方法可行!但用你的脚指头想想也会觉得,这个方法很繁琐,很笨拙,很危险!

这里只有3个函数,如果有30个函数,那不是要死人啦。万一修改的时候不小心,把原来的函数给改坏了,面子都丢光了,就要被人BS了!

一定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

用装饰器解决

更好的解决方法是使用装饰器。

装饰器并没有什么高深的语法,它就是一个实现了给现有函数添加装饰功能的函数,仅此而已!

import time def timer(func): '''统计函数运行时间的装饰器''' def wrapper(): start = time.time()
  func()
  end = time.time()
  used = end - start
  print(f'{func.__name__} used {used}') return wrapper def step1(): print('step1.......') def step2(): print('step2......') def step3(): print('step3......')

timed_step1 = timer(step1)
timed_step2 = timer(step2)
timed_step3 = timer(step3)
timed_step1()
timed_step2()
timed_step3()

上面的timer函数就是个装饰器。

  1. 它的参数是需要被装饰的函数
  2. 返回值是新定义的一个包装了原有函数的函数。
  3. 新定义的函数先记录开始时间,调用被装饰的函数,然后再计算用了多少时间。

简单说就是把原来的函数给包了起来,在不改变原函数代码的情况下,在外面起到了装饰作用,这就是传说中的装饰器。它其实就是个普通的函数。

如果你觉得有点懵逼,需要加强一些对Python函数的理解。函数:

可以作为参数传递

可以作为返回值

也可以定义在函数内部

然后,我们不再直接调用step1, 而是:

  1. 先调用timer函数,生成一个包装了step1的新的函数timed_step1.
  2. 剩下的就是调用这个新的函数time_step1(),它会帮我们记录时间。
timed_step1 = timer(step1)
timed_step1()

简洁点,也可以这样写:

timer(step1)() timer(step2)() timer(step3)()

这样可以在不修改原有函数代码的情况下,给函数添加了装饰性的新功能。

但是仍然需要修改调用函数的地方,看起来还不够简洁。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当然是有的!

装饰器语法糖衣

我们可以在被装饰的函数前使用@符号指定装饰器。这样就不用修改调用的地方了,这个世界清净了。下面的代码和上一段代码功能一样。在运行程序的时候,Python解释器会根据@标注自动生成装饰器函数,并调用装饰器函数。

import time def timer(func): '''统计函数运行时间的装饰器''' def wrapper(): start = time.time()
  func()
  end = time.time()
  used = end - start
  print(f'{func.__name__} used {used}') return wrapper @timer def step1(): print('step1.......') @timer def step2(): print('step2......') @timer def step3(): print('step3......')

step1()
step2()
step3()

到了这里,装饰器的核心概念就讲完了。

剩下的基本都是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如果你是大忙人,不想学的太深,可以搜藏本文章,以后再回来看。

但是记得点在看。据说点了得都变帅了,也找到了好工作,或者升职加薪了。

进阶用法

上面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被装饰的函数既没有参数,也没有返回值。下面来看有参数和返回值的情况。

带参数的函数

我们把step1修改一下,传入一个参数,表示要走几步。

import time def timer(func): '''统计函数运行时间的装饰器''' def wrapper(): start = time.time()
  func()
  end = time.time()
  used = end - start
  print(f'{func.__name__} used {used}') return wrapper @timer def step1(num): print(f'我走了#{num}步')

step1(5)

再去运行,就报错了:

TypeError: wrapper() takes 0 positional arguments but 1 was given

这是因为,表面上我们写的是step1(5),实际上Python是先调用wrapper()函数。这个函数不接受参数,所以报错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要给wrapper加上参数就可以。

import time def timer(func): '''统计函数运行时间的装饰器''' def wrapper(*args, **kwargs): start = time.time()
  func(*args, **kwargs)
  end = time.time()
  used = end - start
  print(f'{func.__name__} used {used}') return wrapper
  1. wrapper使用了通配符,*args代表所有的位置参数,**kwargs代表所有的关键词参数。这样就可以应对任何参数情况。
  2. wrapper调用被装饰的函数的时候,只要原封不动的把参数再传递进去就可以了。

如果对关键词参数和位置参数不明白,可以在B站搜索"麦叔 参数",学习相关视频。

函数返回值

如果被装饰的函数func有返回值,wrapper也只需把func的返回值返回就可以了。

import time def timer(func): '''统计函数运行时间的装饰器''' def wrapper(*args, **kwargs): start = time.time()
  ret_value = func(*args, **kwargs)
  end = time.time()
  used = end - start
  print(f'{func.__name__} used {used}') return ret_value return wrapper @timer def add(num1, num2): return num1 + num2

sum = add(5, 8)
print(sum)

这里我新加了一个add函数,计算两个数之和。

在wrapper函数中,我们先保存了func的返回值到ret_value,然后在wrapper的最后返回这个值就可以了。

到这里,你又进了一步,你可以击败88.64%的Python学习者了。但还不够,后面还有:

  • 类装饰器(上面都是函数装饰器)
  • 多装饰器串联
  • 带参数的装饰器(不同于上面的带参数的函数)
  • 带状态的装饰器
  • 用类封装装饰器
  • 装饰器常用情况举例

有位同学看完前面的内容,觉得自己掌握的很好了,就去面试。

结果被面试官一个“如何在Python中实现单例模式”的问题给当场问倒了。

气得他上去就是两个耳刮子,不过不是打面试官,是打自己,恨自己没有等读透整篇再去面试。所以大家都耐心读完。

你一定用过装饰器Decorator

其实Decorator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可能不知道它们是装饰器。我来说几个:@classmethod @staticmethod @property

有没有一种"我靠"的冲动?!

对,这些很重要的语法,不过是装饰器的应用而已。

来看一个代码例子:

class Circle: #半径用下划线开头,表示私有变量 def __init__(self, radius): self._radius = radius #用property装饰器创建虚拟的半径属性 @property def radius(self): return self._radius #用setter装饰器给半径属性添加赋值操作 @radius.setter def radius(self, value): if value >= 0: self._radius = value else: raise ValueError("Radius must be positive") #用property装饰器创建虚拟的面积属性 @property def area(self): return self.pi() * self.radius**2 def cylinder_volume(self, height): return self.area * height #类方法 @classmethod def unit_circle(cls): return cls(1) #静态方法 @staticmethod def pi(): return 3.1415926535 

再来创建两个装饰器练练手

你不要以为你已经掌握了装饰器,你只是听懂了。

从听懂到能动手写出来,再到被面试的时候,可以流畅的说出来,那还差着二十万八千里呢!

一定得多动手!所以抓紧时间,马上再来创建两个装饰器。

代码调试装饰器

现在我们来创建一个装饰器:它会打印函数的参数,以及返回值。

如果你有实际项目经验,你一定会知道这个很有用。这不就是自动打印日志嘛!是程序员找臭虫的必备良药啊。

来看看代码:

def debug(func): def wrapper_debug(*args, **kwargs): print(f'{func.__name__}:{args}, {kwargs}')
        ret_val = func(*args, **kwargs)
        print(f'return: {ret_val}') return ret_val return wrapper_debug @debug def add(a, b): return a + b

add(1, 3)
add(2, 3)
add(4, 3)

在wrapper_debug函数中,我们先打印所有的参数,再调用原函数,最后先打印返回值,再返回返回值。这里并没有新的语法知识,就是为了练手。

装B神奇 - 让程序跑慢点

曾经我还年轻,看到一个大神的代码里面有这么一行:

sleep(random(1,5))

因为有了这行代码,程序运行的时候挺慢的。我就问大神,为什么要这样。大神语重心长的跟我说:

你还年轻!我把这个程序交付给客户,客户会觉得有点慢,但还能忍。

忍不住了,会来找我优化性能。我一个手指头就把性能优化上去了,客户一定对我五体投地。而且我们公司的尾款也给我们了。

年轻人,多学着点!这就是阅历,阅历!

可惜我学了这么多年,也没学会这种阅历。

不过有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确实需要让程序变慢一点。装饰器就排上了用场:

import time def slow(func): def wrapper_slow(*args, **kwargs): print(f'{func.__name__} sleeping 1 second')
        time.sleep(1)
        ret_val = func(*args, **kwargs) return ret_val return wrapper_slow @slow def add(a, b): return a + b

add(1, 3)

运行一下,你就会很有成就感!确实慢!

上面那个真实的段子,我劝大家和我一样,一直都学不会。日久见人心,坑人的事情不能干。

装饰器模板

经过前面几个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装饰器的模板。

按照这个模板,可以轻松写出装饰器:

def decorator(func): def wrapper_decorator(*args, **kwargs): #调用前操作 ret_val = func(*args, **kwargs) #调用后操作 return ret_val return wrapper_decorator

按照这个模板:

  1. 修改装饰器的名字,把decorator替换为具体的名字。
  2. 在注释“调用前操作”的地方写自己想写的代码
  3. 在注释“调用后操作”的地方写自己想写的代码。

带参数的装饰器

上面那两个都是普通的装饰器的应用,我们不能继续自High下去了。我们得学习新知识了。

上面那个slow的装饰器,如果能够传入到底要sleep几秒就好了,现在是固定的1秒,这个不香。

注意区分,这里的参数是指装饰器的参数。和前面提到的函数自身的参数是不同的。

我想让它多慢就多慢,然后我们再顷刻间扭转乾坤,这样客户就更为我神魂颠倒了。

要让装饰器接受参数,需要在普通装饰器的外面再套上一层:

import time def slow(seconds): def decorator_slow(func): def wrapper_slow(*args, **kwargs): print(f'{func.__name__} sleeping {seconds} second')
            time.sleep(seconds)
            ret_val = func(*args, **kwargs) return ret_val return wrapper_slow return decorator_slow #添加装饰器的时候可以传入要放慢几秒的参数。@slow(2)def add(a, b): return a + b #执行此行会停顿2秒 add(1, 3)

以前的装饰器,是函数里面有一个内部函数(2层函数),现在这个有了3层函数:

  • 先是slow,接受秒数作为参数
  • slow里面创建了decorator_slow函数,这个就是和原来一样的装饰器函数
  • wrapper_slow里面又创建了wrapper_slow函数。

其实后面两层就是和之前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外面又加了一层。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最外面一层不需要传入func参数呢?

这是因为:

  1. 当Python发现slow(2)这个装饰器自带了参数时,它就不再传入当前函数作为参数,直接调用slow。这是Python解释器规定的。
  2. slow返回了一个函数,这时候Python会再把当前函数传入进去,这时候就成为一个普通的装饰器了。

这就是说最外面一层的功能就是为了处理装饰器的参数的。

如果你一下子不能理解,先把代码敲出来,你就理解了。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再来看一个装饰器带参数的例子:

def repeat(nums=3): def decorator_repeat(func): def wrapper_repeat(*args, **kwargs): for _ in range(nums):
                func(*args, **kwargs) return wrapper_repeat return decorator_repeat @repeat(3) def run(): print('跑步有利于身体健康,来一圈') #这里会重复执行3次 run()

这个装饰和slow装饰器一样坑人,它会多次重复执行一个方法,并且可以动态指定要重复几次。

细细品味一下这个3层的函数,它是如何实现带参数的装饰器的。这两个例子都懂了,你就走在吊打面试官的路上了。

类装饰器

还记得前面给自己两个耳光的同学吗?如果他现在去面试,还是给自己两个耳光,还是不知道如何实现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是指一个类只能创建一个实例,是最常见的设计模式之一。

比如网站程序有一个类统计网站的访问人数,这个类只能有一个实例。如果每次访问都创建一个新的实例,那人数就永远是1了。

在Python中可以用装饰器实现单例模式。

前面的装饰器都是用来装饰函数的,或者用来装饰类方法的,比如我们写的slow, debug, timer; Python自带的staticmethod, classmethod等。

那如果把装饰器放到类名前面会怎样呢?来看这段代码:

from slow import slow @slow class Counter(): def __init__(self): self._count = 0 def visit(self): self._count += 1 print(f'visiting: {self._count}')

c1 = Counter()
c1.visit()
c1.visit()

c2 = Counter()
c2.visit()
c2.visit()

这个类名叫Counter(),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做计数的。它有一个内部变量叫做_count,每次调用Counter的visit()方法,计数就会加1.

第一行,我们引入了前面写的slow装饰器,是那个普通的不带参数的slow。装饰器就是个函数,当然可以被import进来。

这次@slow放在Counter类名前面,而不是方法的前面,会发生什么呢?运行上面的代码,会发现这样的结果:

Counter sleeping 1 second visiting: 1 visiting: 2 Counter sleeping 1 second visiting: 1 visiting: 2 

这说明只有在创建Counter实例的时候,才会sleep一秒,调用visit函数的时候,不会sleep。

所以,类装饰器实际上装饰的是类的初始化方法。只有初始化的时候会装饰一次

用装饰器实现单例模式

上面的运行结果很让人失望,如果去面试,还是会给自己两个耳刮子的。

作为一个计数器,应该计数是不断叠加的。

可是上面的代码,创建了两个计数器,自己记录自己的。扯淡啊!

我们现在就用类装饰器改造它:

def singleton(cls): '''创建一个单例模式''' def single_wrapper(*args, **kwargs): if not single_wrapper.instance:
       single_wrapper.instance = cls(*args, **kwargs) return single_wrapper.instance
    single_wrapper.instance = None return single_wrapper @singleton class Counter(): def __init__(self): self._count = 0 def visit(self): self._count += 1 print(f'visiting: {self._count}')


c1 = Counter()
c1.visit()
c1.visit()

c2 = Counter()
c2.visit()
c2.visit()

先来运行一下:

visiting: 1 visiting: 2 visiting: 3 visiting: 4 

结果很满意,虽然创建了两个Counter,计数是记录在一起的。这主要得益于这个新的装饰器:

def singleton(cls): '''创建一个单例模式''' def single_wrapper(*args, **kwargs): #如果没有实例,则创建实例 if not single_wrapper.instance:
   single_wrapper.instance = cls(*args, **kwargs) #返回原来的实例,或者新的实例 return single_wrapper.instance #给新创建的函数添加一个属性保存实例 single_wrapper.instance = None return single_wrapper

它和其他的装饰器基本一样,它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一行:

single_wrapper.instance = None

在创建完函数后,又给函数添加了一个属性,用来保存实例,开始为None,就是没有实例。

再来分析一下代码逻辑:

  1. 先判断是否有实例,如果没有就创建一个。反过来,已经有了就不用创建。
  2. 返回实例。

把这个装饰器加到类上的时候,就相当于加到了初始化方法。

当我们创建Counter的时候,被这个装饰器截胡,它会返回一个已经创建好的实例。如果没有实例,它会创建一个。

也就是说,不管调用Counter()多少次,最终就只有一个实例。这就是实现了单例模式。

如果有点不懂,再看一遍,为的是在面试官面前扬眉吐气。

带状态的装饰器

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看到装饰器自己保存了一个实例,你要的时候它就给你这一个,所以才实现了单例模式。这种就叫做带状态的装饰器。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count装饰器会记录一个函数被调用的次数:

def count(func): def wrapper_count(): wrapper_count.count += 1 print(f'{func.__name__}:第{wrapper_count.count}次调用')
        func()
    wrapper_count.count = 0 return wrapper_count @count def run(): print('跑步有利于身体健康,来一圈')

run()
run()
run()

运行结果:

run:第1次调用
跑步有利于身体健康,来一圈
run:第2次调用
跑步有利于身体健康,来一圈
run:第3次调用
跑步有利于身体健康,来一圈

关键点就在于这一行:

wrapper_count.count = 0

给wrapper_count函数添加了count属性,来记录函数调用的次数,它也是一个有状态的装饰器。

多个装饰器嵌套

一个函数只能有一个装饰器吗?

装饰器的本质就是先调用装饰器,装饰器再调用函数。既然这样,那么多调用几层也无妨吧。

来看这个例子:

import time from slow import slow def timer(func): def wrapper(): start_time = time.perf_counter()
    func()
    end_time = time.perf_counter()
    used_time = end_time - start_time
    print(f'{func.__name__} used {used_time}') return wrapper @slow @timer def run(): print('跑步有利于身体健康,来一圈')

run()

这个例子中,run函数用了两个装饰器,slow和timer。它的执行过程就相当于: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