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颗敬畏之心,站在大数据时代的中央
当下中国,大数据是个热词。今天的企业、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很容易通过大数据对市场一目了然,但一目了然之后怎么做?漠视它、改正它、还是适应它?大数据是怎样发挥价值的?
以腾讯近日发布的大数据微报告《95后迷之隐私观大揭秘》为例,走进那些让数据“活”起来的人,或许能找到答案。
大数据给不出解释
一份数据背后,不仅是坐在电脑前,对着数字表格,还会奔波在见调研对象的路上。“大数据给出了结论,但给不了解释。”腾讯用户与市场研究中心总监谭池如是说。
他举了一个多年前参与的手机调研项目为例,通过大数据老外们惊讶地发现中国人偏爱某一种输入法,可是想不通为什么?经过传统调研了解到,由于中国人的抽烟习惯,是一只手拿烟时另一只手只好单手打字,所以用户会偏爱单手型输入法。所以,当这个“为什么”被了解以后,产品的开发才能更多考虑相关模式。
谭池说,“为什么”往往就是大数据的盲点,想要找到答案,还是要依靠面对面的交流询问。就这样,人与人交流的传统模式,不仅没有被掩埋,反而在大数据时代,被一个个数据又激发出来。
大数据读不出场景
大数据提供了一个结果,但它并不知道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身处什么样的场景,怀揣怎样的心情,有着怎样的需求,唯有人与人面对面,才能知晓。
腾讯研究员朱丹招募6位盲人为一个无障碍功能设计做访谈准备时,她完全没有想到这群盲人不仅会使用智能手机,而且相当熟练。他们的手机中不断发出“滴”“滴”短促的电子音,常人的耳朵根本听不懂是什么,他们却熟练地使用互联网产品。真切地接触才看得到,原来网络对他们的帮助比我们想象中大很多。
用户真正的使用情景,他们的担忧、开心、困惑与不爽,目前的大数据读不出来。数据再大也是死的,只有人能激活它。
大数据不知道怎么做
大数据本身,并不能给出一个既定做法。面对数据运算的结果,之后的步骤可能更加重要。
研究员韩娜举了一个关于“签到”的例子,究竟95后用户更喜欢哪一种呢?产品经理可能先去找数据师,去调相关的大数据。大数据显示,95后更热衷于每天上网“签到”。但是他们“签到”究竟是出于什么心理,获得了什么满足,数据并不懂。
于是,产品经理接着找韩娜,请她进行用户研究。结果显示,95后乐意“签到”,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尤其是“刷存在感”。
时间久了,韩娜渐渐明白,自己做完调研,不能仅仅解答“为什么”,“用户怎么想”,还要给出“怎么做”的建议。
大数据未必懂得价值
罗英、何文是“数据挖掘师”。但这份工作想做得好,单纯依靠算数据并不够,其实还要动用“情商”。
他们举了个例子,QQ音乐有一个功能叫“猜你喜欢”,基于大数据平台。首当其冲的是准确率,能猜对多少首歌?不同的数据师,可能会设计不同的算法,有的人效果比较好,他把“年龄”的数据用起来,而另外一个人没用,就会导致两者准确率有差距。为什么有人能想到“年龄”,而有人却想不到?凭借的更多是对业务的理解。或者说,考验的正是数据师对人性的洞察。
“在我们行内有一个不等式:业务知识>数据>算法。”罗英解释,“而业务知识就是你的理解能力。”用同行的话来说,就是“你的架构是否合理。”
“大数据就好像是一杯水,我们需要去厨房煮菜,水只是素材之一。我们不能直接把水卖给客户,我们需要煮好一碗菜,才能端给客户。”罗英形容。
大数据还能做什么
已经活跃了11年的社交平台QQ空间有着丰富的用户数据,最近腾讯运用这些数据为个人生成一份“社交回顾互动”H5,比如显现出你第一次注册空间的时间,跳出第一张上传的家人合照。“其实也捏了一把汗,这对图片的数据解读要求非常高。”从事QQ空间运营已经11年的琪琪说,“试想,第一张与家人的合影,万一大数据判断错误,跳出来的照片是与男同事的合影,岂不是很尴尬?”怎么抽取数据,让数据判断准确很重要。琪琪认为,利用大数据,我们可以策划许多活动,活动还能变化出各种“玩法”,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研究员小迪,做调研时遇到一名初中男孩,对方很有倾诉欲。男孩告诉他,自己有5个QQ号,4个已经被妈妈“破解”了,可能是因为密码太简单,都是生日之类,妈妈太容易猜到。于是他想出了第5个QQ密码,复杂到连自己也记不住。他把密码放在带锁的储钱罐里,每次用这个账号登陆QQ时,他都要先从床底下把密码翻出来才行。
这个故事,后来被小迪写进了《95后谜之隐私观大揭秘》报告中。该报告揭示,95后是一群非常注重隐私的群体,近四成95后认为,自己的隐私遭到过侵犯,他们为了保护隐私采取过各种小手段,他们渴望有自己的空间,活跃于QQ空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可以不和父母在同一个社交圈。
我们已经迈入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有人说,终究有一天,数据的价值将超过土地的价值。但是也有人说,世界就是一个“黑盒子”,永远无法窥探内部的秘密。
(文中的人名均为化名)
人无法被替代
对话
解放周一:那么您对大数据的未来怎么看?有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未来人还有用武之地吗?
李航(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总经理):目前看待和处理大数据有几种方式。一类是对年龄、性别、星座等基础结构型数据进行呈现和总结。第二类是视频数据、语音数据、图像数据,我们有像优图这样世界领先的技术团队,他们在音频、人脸、图片识别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这也是腾讯的技术优势所在。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如何让语音数据与图像数据结合进行分析。第三类就是人工智能,它的想象空间非常大,或许通过深度学习,未来人工智能自己会对数据产生洞察力,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原因、提供建议,一切皆有可能。
未来也许人机之间有新的协作模式,但我相信人无法被替代。人性很复杂,即使人与人的当面交流,所知也是有限的。人的情感、动机、心理,这些都是目前机器解读不了的。
越是与大数据打交道,我越是对人性保有敬畏之心。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在数据科学的广阔领域中,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占据了重要位置。尽管它们常常被视为有关联的领域,但两者在理论基础、目标、方法及 ...
2025-02-05在数据分析的世界里,“对比”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这就像两个女孩子穿同一款式的衣服,效果不一样。 很多人都听过“货比三 ...
2025-02-05当我们只有非常少量的已标记数据,同时有大量未标记数据点时,可以使用半监督学习算法来处理。在sklearn中,基于图算法的半监督 ...
2025-02-05考虑一种棘手的情况:训练数据中大部分样本没有标签。此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半监督学习方法来处理。半监督学习能够利用这些额 ...
2025-02-04一、数学函数 1、取整 =INT(数字) 2、求余数 =MOD(除数,被除数)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保留小数位数) 4、取绝对值 =AB ...
2025-02-03作者:CDA持证人 余治国 一般各平台出薪资报告,都会哀嚎遍野。举个例子,去年某招聘平台发布《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 ...
2025-02-02真正的数据分析大神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认为他们能轻松驾驭各种分析工具,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找到潜在关联,或者一眼识别报告中的数 ...
2025-02-01现今社会,“转行”似乎成无数职场人无法回避的话题。但行业就像座围城:外行人看光鲜,内行人看心酸。数据分析这个行业,近几年 ...
2025-01-31本人基本情况: 学校及专业: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统计 实习经历:快手数据分析、字节数据分析、百度数据分析 Offer情况:北京 ...
2025-01-3001专家简介 徐杨老师,CDA数据科学研究院教研副总监,主要负责CDA认证项目以及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类课程的研发与授课,负责过中 ...
2025-01-29持证人简介 郭畅,CDA数据分析师二级持证人,安徽大学毕业,目前就职于徽商银行总行大数据部,两年工作经验,主要参与两项跨部 ...
2025-01-282025年刚开启,知乎上就出现了一个热帖: 2024年突然出现的经济下行,使各行各业都感觉到压力山大。有人说,大环境越来越不好了 ...
2025-01-27在数据分析的世界里,“对比”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这就像两个女孩子穿同一款式的衣服,效果不一样。 很多人都听过“货比三 ...
2025-01-26数据指标体系 “数据为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当前,数据信息不再仅仅是传递的媒介,它成为了驱动经济发展的新燃料。对于企业而 ...
2025-01-26在职场中,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感到无从下手,或者抓不到重点,可能是因为你掌握的思维模型不够多。 一个好用的思维模型, ...
2025-01-25俗话说的好“文不如表,表不如图”,图的信息传达效率很高,是数据汇报、数据展示的重要手段。好的数据展示不仅需要有图,还要选 ...
2025-01-24数据分析报告至关重要 一份高质量的数据分析报告不仅能够揭示数据背后的真相,还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洞察和建议。 年薪70 ...
2025-01-24又到一年年终时,各位打工人也迎来了展示成果的关键时刻 —— 年终述职。一份出色的年终述职报告,不仅能全面呈现你的工作价值, ...
2025-01-23“用户旅程分析”概念 用户旅程图又叫做用户体验地图,它是用于描述用户在与产品或服务互动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触点和情 ...
2025-01-22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竞品分析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数据分析师写竞品分析的那些事儿。 一、明确 ...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