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精彩阅读互联网大数据重新定义个人信用
互联网大数据重新定义个人信用
2017-04-26
收藏

互联网大数据重新定义个人信用

行为金融学的基础正日益坚实。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精准记录海量个人行为,进而形成分析结论,并把它运用在不限于银行借贷的广阔社会生活中,给社会带来细微却重大的变化,甚至会改写经济学教科书。中国的一些互联网机构正在这条路上衔枚疾进,并走在世界最前列。

Fintech(金融技术)或者Techfin(技术金融)正成为一个酷炫的词汇。它的应用场景之广,远远超过传统金融领域所能覆盖的范围。尽管在追求严谨、准确和稳健的传统金融征信领域,这些互联网极客们刚刚遭遇了征信牌照不能落地的挫折,但对大数据生成的信用,不妨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它值得寄予高期望。

近日一个颇受关注的事件是个人征信牌照推迟落地。早在2015年1月,央行官网公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当时,外界期待个人征信市场将全面放开,但如今两年多过去,企业望眼欲穿,牌照仍旧悬而未落。4月21日下午,人民银行回应了这一问题。

从传统金融机构的思路来说,目前对个人征信牌照不予落地出于综合考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介绍,大环境原因有互联网金融整顿、社会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空前高涨等;具体业务方面,则有“每一家机构都想追求依托互联网形成自己的业务的闭环”、“各自依托某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发起创建、不具有第三方征信独立性”“存在信息误采误用问题”等。

当然,央行也给未来留出了空间。万存知说:“持牌金融机构之外的领域,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难以覆盖,需要培育其他个人征信机构来做补充,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

金融的本质是对风险定价,征信服务广泛搜集有效信息,进而辅助判断风险,这是其意义所在。所以从信贷角度来说,征信牌照的监管需要符合金融操作的稳健性原则,也无可厚非。

不过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则不妨鼓励互联网技术金融公司多做尝试,因为金融信贷只是数字化生活的一个小小侧面,广阔天地中,“信用”大有可为。

“信用”有超越“征信”的意义,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时代,每个人拥有信用的时代来临了。

信用不只是金融运用,其所到之处,可以提升社会运行效率、减少无用劳动。因为信用,许多社会流程都将简化、优化。如广州一家医院与互联网信用机构联合推出先诊疗后付费,挂号、诊疗、化验、拿药,全程不付费,患者回家之后,全程费用网上代扣,节省大量的排队付费时间。其他如免押金租车、免押金租房、免押金住酒店等各类押金正在减免、消失,用户和机构之间的关系正因为信用而变得简单。此前有统计分析,免押金住酒店,入住时间由平均十几分钟下降到45秒,退房时间由平均四五分钟下降到18秒;免押金租车,免掉押金的同时,将租车时间缩短了60%~80%;免押金租房,更减少了刚毕业大学生、蓝领等的现金压力。

如何衡量一个人的信用,是个颇为复杂的命题。在信用体系发展最为成熟的美国,92%的群体有自己的信用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来自于他们的金融生活。在中国,信用体系的覆盖度大约为35%。有意思的是,由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产生,中国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正在呈现出比美国更多元的态势。金融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除了测度金融信用,互联网大数据还能测度一个人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信用程度,信用信息更加完整。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中国正在尝试着探索和建设一个有自己特色的信用体系,虽然这并不容易,但是过程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当然,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点,是将来监管的重点所在,这个可以另行专门探讨。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