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精彩阅读新技术对支付大数据的冲击是根本的_数据分析师
新技术对支付大数据的冲击是根本的_数据分析师
2014-12-07
收藏

新技术对支付大数据的冲击是根本的_数据分析师

中国微金融发展论坛暨微金融50人论坛成立大会于2014年12月6日在北京举办。论坛由一批有志于采用互联网思维开展微金融研究的中青年专家组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支付清算中心主任杨涛发表主题演讲表示,首先,新兴的技术对于支付的冲击、信息管理的冲击、大数据的冲击是长期的、根本的。对于融资的冲击、资金配置的冲击、风险管理的冲击,在目前的情况下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地位。其次整个支付的发展体现出技术和制度两条主线。微金融、微支付一方面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来解决支付效率的问题。

  以下为文字实录:

  杨涛:刚才大家也都听到了,对于金融基础设施在短短的时间内,我简单提一下,涉及到金融基础设施,正如经济方面道路、桥梁,如同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一样,金融体系首先也有自己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从狭义上看,通常就是指清算体系,也是我现在研究的一个重点。从广义上看,当然包括种种软环境,其它的信息系统等等。

  我们在做研究里,大家通常用2012年两个国际组织发布的一个原则,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已经成为行业研究定义的一个重要的准则,也是未来我们国家清算市场进一步改革的可能是重要的一个参照系。当然从支付清算的角度来看,金融基础设施往往是大家谈到的像支付系统、证券的清算系统,还有中央交易对手和场外衍生品。

  总而言之,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非常重要,如同一个通道一样,如同一个桥梁、道路一样,承载的是资金的流动,承载的是交易行为的效益。当然支付体系实际上发展历程非常深远,历史上在不同阶段,比如钱庄和票号,有自己一套内部的清算机制。

  从微金融的角度,怎么和支付联系起来呢?刚才很多同事都谈到,微金融有不同角度的探讨,最后的几个结论,其实也是我们公认的。国外用microfinance更多是指面向穷人和弱势群体的服务,国内我们更多强调是从受众,也就是金融服务者的角度谈微金融。两个视角,一个是金融的供给者的视角,大家谈的往往是小微机构、产品的设计。从服务对象来看,就是从需求角度,所谓我们服务的对象主要还是小微企业、普通老百姓。

  怎么样引出微支付呢?功能角度细分,通常读过金融学教材的都知道,金融学教材告诉我们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就是涉及到支付清算、资金的资源配置、风险的管理、信息的管理。千变万化基本的功能没有发生变化。其中涉及到支付清算,也就是面向小微,面向居民,有什么样的服务体系,我们通常叫零售支付的服务部分。这部分就是我们所谓现在能够把微支付扣上一个帽子,对它进行论述。

  总的来看,如果相比较不同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我现在用“微支付”来套的零售支付端的支付体系部分,往往金融基础设施健全的国家发展没那么快,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反过来在一些新兴经济体,尤其是在一些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国家,发展非常快。早一点以韩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支付工具的全部电子化。相对其它落后的,比如非洲的肯尼亚,在移动支付的改革上,同样走在全球的前列。这就表达了我所定义的微支付,也就是零售支付,实际上是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越是基础设施不够发达的地方,就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身从研究的角度来说,很多人认为微支付,也就是零售支付,在整个体系当中占比不是特别大,因为大家毕竟更关注的是大额资金的交易和转移的问题。但是微支付的创新,它更多与每个人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能从根本上改变商业交易的效率。像高红冰也谈到,实际上给予支付端的改革,它承载着其它一些金融功能的变化,进而为整个实体经济提供一些更多的优化思路。

  当然对于微支付的研究,目前我也是一个起步,这一领域其实有很多角度可以探索。

  首先,比如支付清算的创新与微融资,这里面有什么样的切入点?刚才很多专家、很多朋友也都谈到了。比如我们都知道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每个国家都没有解决。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有金融供给、金融创新等等方面的原因。在美国有很多人没有关注到地方对小微的金融支持,背后实际上依托的是社会再投资法案,这也是很重要。但是另外一个公共的能够解决的基础设施,同样是与信用体系有关。支付和信用数据的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关联关系,因为所有人的经济交易活动当中,最终都要依靠支付来体现出债权债务关系的转移,体现出资金的流动。比如信用卡,体现的实际上是信用和卡二者的结合。信用卡的交易数据当中是一个信用的积累,加上一个新的媒介的变化。同样新兴的电子支付同样体现了这一点,是通过数据的积累,通过支付交易轨迹的探索,实现了信用和新媒介的积累。因此,从支付和信用环境的角度来说,对解决微融资的问题,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比如这里简单提到,像美国的信用卡发行,可以根据几个主要的涉及到个人信用的机构来进行评估。反过来它的数据又能够对信用机构评估提供重要的基础。另外,新兴的电子支付在信用数据发掘方面应该说大有可为,有很多探讨。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家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除了金融之外,财政、工商、税务、公安等等有大量的数据,因为部门利益协调,很难实现数据的统一。由于部门档案难以实现共享,有些地方想搞地方性的利用大数据支持的涉及小微企业的信用数据库,有创新、有突破,但是也有难题。现在我们从支付环节着手,是不是有所解决呢?因为所有行为的发生,最后都是从支付入手的。这里也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另外,支付工具带来小额融资便利。大家都在批评信用卡套现,一分为二看,背后的根源实际上还是因为融资渠道的不畅。现在监管和惩治只是治标不治本,企业家朋友也都谈到了。再就是借助网络银行、直销银行的发展,可以借助更加便利的无论是PC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终端,在这个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多小额融资的服务,减少线下业务的烦琐。当然我们国家电子银行业务过去发展了很长时间,但是它过去所谓基于网上的融资服务没有根本地改变线下的基本流程。但是基于新的支付基础上的流程设计,实际上有可能实现更多突破。可以把银行传统的结构化信息跟非结构化的新兴企业的信息结合起来,实际是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说对于资金的审批、发放、回收过程的自动化的处理,都会意味着获取资金更加方便。这意味着支付可以对微融资、小微融资带来一些变化。

  另外一个例子是支付的创新与微消费。我们现在都知道苹果推出的移动支付手段,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虽然会有些问题,但是前景会令人觉得振奋。所谓电子支付有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把传统的信用卡卡机的支付作为传统电子支付。新兴的一些支付往往是基于网机的,直接基于帐户基础上的。无论是新兴的还是老的这些支付工具,本质上来说都显著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很多研究都证明这一点。

  支付对于消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零售支付工具上。它的影响和冲击更加深远。无论是传统的卡支付,还是新兴的电子支付,都对居民消费有很深远的促进空间。已经有很多研究包括实证研究、量化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像银行卡支付,现在在全球都面临网机支付的巨大冲击。但在我国一些农村领域、薄弱领域,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信用卡就是信用加卡,信用不足的地方就是市场开拓的重要蓝海。与此同时,新兴电子支付的发展对于整个消费的促进作用已经是毋庸置疑的。当然新型支付在发展当中必然面临效率与风险的平衡问题。无论是效率的提高、全新的支付体验,还是一种支付文化的尝试,还有对商业模式变化的推动,应该说对于促进消费来说,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是特别值得关注的。比如支付宝能做什么,大家都已经知道了。除了直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间接影响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一方面是支付平台对于过去商业信用、消费信用缺失起到补充作用。以前监管起到的作用我们都看到了。另外,电子商务平台电子支付的服务,同样积累大量与客户消费有关的数据。这些数据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无论是传统机构还是新兴机构都意识到这一点,包括银联和国家统计局也在进一步考虑发掘持卡人的信息里究竟能否更准确地反映我们的消费,反映我们经济实体的活动。阿里淘宝网上的一些交易数据,也都证明了能够充分反映某些交易或者物价的变化。这些实际上都是间接的促进作用。当然依托于电子支付工具,还可以提供一些与居民生活更结合的便利条件。最后,电子支付还有助于促进特定领域的消费增长,比如农村领域。

  支付清算创新可以定义为微财富管理。我想定义一个概念,与电子支付密切相关的叫互联网金融增值服务的创新,未来有两大方向。一个叫微财富管理,就是大众化的理财。一个是高端理财管理,是私人银行跟家族理财。如果是50万确定支付,应该说高净值人群会有更加强烈的财富管理的需求,也为机构提供了新的蓝海。与此同时大众化的理财、微财富管理,呈现一种分层的状况,呈现我们通常所说的互联网碎片化理财的蓝海。通过技术与财富管理的结合,实际上赋予了管理工具很多新的吸引力。在谈余额宝之前,其实国外有很多借鉴,国外也有一些实践,在货币市场基金,在上世纪中后期遇到低谷的时候,有几个公司就创新了,利用货币市场基金增加支付功能,因为货币基金的卡平时可以消费、还贷,这就是把支付功能跟财富管理功能充分结合起来,而后才出现了支付宝的余额宝。另外,更加有效率,更加透明,更加贴近投资者。这都体现了关于微财富管理的总结。

  总的来看,应该说未来来自于支付端,来自于技术的一些变化,促使财富管理工具平台化融合成为可能。未来不仅仅是一些大型的金融服务超市,往往是依托于移动端,打造的是便携的、随身的小型的金融服务超市,这些都离不开以支付为基础的金融设施的变化。这里财富管理平台会逐渐跳出原有的模式,更多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消费型金融服务超市。

  刚才提了这几个微型支付,有可能为微型金融促进的几个方面。

  最后总结三点:

  一个,新兴的技术包括互联网在内,对它都产生了冲击。但是这个冲击是不同的,对于支付冲击、信息管理的冲击、大数据的冲击是长期的、根本的。对于融资的冲击、资金配置的冲击、风险管理的冲击,在目前的情况下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地位。既然补充地位,就要落实到支持小而美的原则。

  第二,整个支付的发展体现出技术和制度两条主线。微金融、微支付一方面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来解决支付效率的问题。另一方面,依托于游戏规则的变化。

  第三,微支付和零售支付未来很大程度上依托的是标准之争和货币之争。中国很多的微支付发展,很大程度上在中国的经济金融体系,越来越全球化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和全球规则融合。另一方面,同样也需要依托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有这么一套自己的支付规则,增强支付标准的话语权。围绕着网络支付、移动支付,是不是我们也需要有规则之争?这个实际上回到了基础设施最基础的层面。总而言之,支付应该改变金融,支付改变生活,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支付领域的问题和研究。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