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大数据判断一个高官的仕途_大数据培训
一个多月过去后,我的一位朋友还是念念不忘我去年11月底写的《如何在40岁之前当上市长》一文(见文末附录)。
他说,你写的文章都是纸上谈“官”,顶不上什么用,只是读读爽一下。这一次,他又给我出难题了。他问我:当上市长之后呢?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
假设这个官员凭借自己努力或者领导赏识,成功当上了一个地级市的市长,他之后的仕途又该如何预判呢?
在中国做人事报道的记者都知道,一份官员简历的信息极为有限,主要包括两块:第一,官员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籍贯、学历等;第二,官员的履职单位和职位。
除此之外,就没有多少能够正确判断这一官员仕途的信息了。更重要的是,这些简历都是用文字描述的,基本上没有量化的数据,如何仅凭这些简历正确判断一个官员的未来仕途呢?
好在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我使用的就是最笨的那一种:读简历,一份份地读,反复地读。
我选择的简历都是最终仕途升到了副部级以上的官员,原因是,没准能够从这些成功者身上捕捉到一些升迁的共同“密码”。
等读到第300个副部级以上官员的简历时,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四组“指标”:总单位数、总岗位数、年龄线和平级调动岗位数。
我一拍大腿,对的,就是这四组指标。
在一个官员的文字简历中,除了基本信息以外,无非就是这四组信息:一个官员在宦海沉浮中待过了几个单位、经历了几次岗位调整、在多少岁时升到了哪一职位,每一次岗位调整是升、降还是平调。
有了这四组指标,剩下的工作就是辛苦的统计工作。在统计了近500份副部级以上官员简历之后,我得出了“两多两低”的结论。
“两多”是指一个官员要升得越高,任职过的单位就会越多,经历的岗位数也就越多。
这也就是通常的人事报道中屡屡提及的“多部门、多岗位历练”。
“两低”是指一个官员要升得越高,初次担任正厅级干部的年龄就要越低,经历的平级调动岗位数就要越少。
年轻化是官员选拔的整体趋势,这个自不待言。
我统计了现任省部级以上官员初任正厅级干部的年龄,平均年龄都在45岁以下,并且职位越高,初任正厅级时的年龄就越小。
以25名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为例,他们初任正厅级的平均年龄是39.1岁,31个省级党委书记和行政首长群体初任正厅级的平均年龄则要比他们晚上个两、三年。
平级调动岗位数是一个官员在同一级别岗位上调动的次数,如果一个正厅级官员的调整都是同属正厅级的岗位,那么他的未来仕途也就可想而知了。
以现任25名中央政治局委员为例,大多数人只经历过1次以下的平级调动,只有少数人曾经历过2次平级调动。
再具体来看,更多时候,这些平级调动更多是为了积累不同类型省份或领域的主政经验,为下一步晋升蓄积能量。
根据近500份副部级以上官员简历的统计结果,我自己初步建立了一个中高层官员晋升的分析模型。
这一简单的分析模型如下:
我试着描述一下:
一个中层(比如说正处级或者正厅级)官员如果要获得进一步的晋升,从参加工作算起,其任职的总单位数一般要超过5个,总岗位数要超过8个。
如果他还有志于向更高职位进发,其初次担任正厅级官员的年龄原则上不能超过45岁。
更重要的是,他经历的平级调动岗位数不能超过3个。
如果他在45岁之后相当长时间才初次递升正厅级,或者45岁之后还没有递升到正厅级,又或者他在同一级别的岗位上已经平调了3次或以上,那么,我想说,差不多就这样了。
事实上,总单位数和总岗位数这两个数值只是一个最低线。
一个高层官员经历的总单位数和其参加工作时的单位行政层级有关。
单位级别越低,在其升迁至最高层级之后就面临着晋升天花板,要获得进一步晋升,只能前往行政层级更高的单位任职。
与之相反,一开始就在省级党委政府、中央部委参加工作的高层官员,任职的总单位数一般比起步于一般级别单位的官员少得多。
他们往往在该单位历经拔擢,升至正厅级甚至副部级才会外放或者交流至其他单位任职。
我又比较了一下长期在中央和地方任职这两个高级官员群体。
一般来说,从地方尤其是低层级单位起步的正部级以上官员,多数经历了10个以上的单位,曾经待过的岗位数则更多,而长期在中央部委任职的官员经历单位要少很多,不少人会通过赴地方挂职或任职来弥补基层工作经验的不足。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为例,自1980年3月长春地质学院毕业后,徐绍史历任地矿部政策法规研究室干部、部领导秘书,部办公厅副主任、主任等职。这一任职经历显示,徐绍史在地矿部一个单位的多个岗位上一路升迁至正厅级。
1991年12月之后的两年,徐绍史挂职任广东省地矿局副局长、党组成员,1992年11月兼任深圳市地质局局长、党委书记。
1993年10月,徐绍史重返北京,先后在国务院办公厅、国土资源部等部门任职。2013年3月,徐绍史成为新一届中央政府组成部门国家发改委主任。
有些专业系统就属于例外,比如涉外系统,其官员的升迁就具有高度封闭性。
以外交部领导班子为例,外交部长王毅和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张业遂自毕业后都一直在外交部工作,历经升迁至外交部领导层。除了少数从其他部门调入外交部的副部长、部领导,绝大多数副部长、部长助理、副部级大使也多长期在外交部任职。那么,他们的升迁规律难道就不符合上述模型了么?
显然不是。如果是,我岂不白忙活了么?
稍作一下变通就可以了:不以外交部为其任职单位,而是将其曾经任职的外交部总部机关的部门,如亚洲司、欧洲司或者驻外使馆视为一个任职单位,调整一次,就认为其任职单位变化一次。
如此,他们的升迁规律也就和其他党政官员没有什么两样了。
没有经历多次总部机关与驻外使馆的往返任职,一个职业外交官要跻身涉外系统高官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一模型这么实用,亲们,还不赶紧拿它测试一下你所在单位最高领导的未来仕途。
写到这里,我还是要例行谨慎提醒一句:凡事都有例外。
说完这句话,我莞尔一笑。
附:《如何在40岁前成功当上市长》
我的一位公务员朋友昨天给我打来电话,抗议我尽整些虚的装腔指南,应该搞点实用的东西,比如公务员如何升迁之类的。
巧合的是,最近我刚对目前全国30多位“70后”地级市市长们(也包括直辖市辖区区长)的升迁之路做了一番梳理,也有一些规律可循。(这些市长的简历可以直接发送:70后,自行取阅)
兄弟,这篇文章就是给你写的,祝你早日干上市长。
我想先以三个公务员同学的仕途起个兴,他们分别是我的初中、高中和大学同学,年纪都在30岁上下。
我的这个初中同学大学毕业后就考了乡镇公务员,留在了家乡工作,现在还是个科员,副科级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领导干部了。目前他已经对自己在40岁之前提为领导干部(实际上就是副科级)不抱多大希望了。
在其所在县城的各类饭局上,各县局局长都被尊称为局级干部,他们的属下坚定相信,这些局长们在当地实际能支配的权力甚至比祖国心脏的一个真的司局级干部还要大。
我的高中同学大学毕业时成功挤入选调生队伍,现在一个省直单位工作,去年已经提了主任科员(非领导职务的正科级)。
这个大学同学一毕业就进了海里,前两年,学院搞校友通讯录,我瞥见上面的职务已经是科长了,据说正在向副处级干部阔步前进。
这三个年龄相仿、仕途差不多同时起步同学的不同升迁速度成功说明了,一个公务员所在单位的级别基本上决定了你能够蹦跶的高度。
最近几天,一篇《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的帖文在网上广为传播,本来已经什么都不是的屌丝们颇有些不以为然,但如果对照到我这三个同学的仕途上来,这句话就显得尤为贴切了。
没有了单位,你将什么都不是,单位的高度就是你的高度。
所以,在40岁之前成功当上市长的第一步就是选一个高的起点,比如国家重要部委(没有实质权力的也不行),或者省级党委政府核心部门。
当然,你会说了,现在稍微热门一点的职位考录比都是几千比一了,跻身国家部委或省委省政府谈何容易。
如果我挤不进去这些单位,我又特别渴望在40岁之前成功当上市长,我该怎么办呢?
你不要灰心,还有办法。一个是在大学里就要积极担任校学生会或团委干部工作,最后毕业后就能留在大学团委或省市级团委,成为青年工作的领导者。
《共青团章程》会给你极大的信心,其上面明确写着,共青团就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目前,大部分“70后”地级市市长正是从各级团委起步,数年前纷纷走上这些岗位的。
信心有没有增强一些了?就在刚才,已经快毕业的你突然告诉我,看到这篇文章时太晚了,现在都大四或研三了,现在加入学生会人家也不收了,人生还能不能从绝望中寻找到希望?
我要告诉你,还是有的:进央企,进不了央企,省属重点国企的冲刺效果也是一样的,或许竞争的压力还略小一点。
在国企里,你要想迅速晋升,基本上有两条途径可循:迅速成为技术骨干、项目带头人,近年来纷纷涌现的“兵器少帅”、“航天少帅”、“石化少帅”就是明证,他们在30多岁时就成为各自单位的“领头羊”了,现在已经走上了更高级别的岗位,正迎来一段无比广阔的人生。
我要颇带惊喜地告诉你,统计数字显示,国企干部的升迁速度很多时候比团委干部升迁速度还要快很多。恭喜你,你的选择对了。
你又说,自己的专业能力不足以胜任这一技术骨干的关键岗位,没关系,还有希望。
大型国企尤其是央企岗位很多,技术岗位不擅长,不少管理岗位也是你不错的选择。
一旦在组织活动、撰写材料、处理危机过程中,你成功展现了自己的惊人天赋与责任心,你一样可以在40岁之前成功入“局”(局级干部)。
也只有在局级干部这个层次,政企之间交流任职的大门才真正打开了,你的人生从此一马平川。
从政地的选择也很关键。
放眼全国,一番搜索之后,我的眼神定睛在了中华大地靠近中间偏东一点的位置。没错,我说的就是湖北,这个并不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省份在年轻干部培养上有着惊人的魄力。早在今年6月份,我就将湖北称为“福地”。
有数据为证。在现有的团中央书记处中,6位书记有三位仕途就起于湖北,并且都曾经历过湖北地方政府行政首长的历练。
另外,其三个地级市市长、两个省直管市的市长都是不折不扣的“70后”。
你或许还不知道的是,曾经被称为“最年轻市长”的1980年人周森锋,目前已经是湖北唯一林区——神龙架林区的党委书记了。
同为“80后”的你是不是连钻地缝的心都有了。
如果你遇到了贵人,鸿运当头,挡都挡不住。
好多人总是避谈贵人,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是为国家揽才,贵人又何乐而不为呢?
小平同志就是汪洋的贵人,当年拔擢的故事广为流传,至今还是一段佳话。
《人民日报》旗下的《大地周刊》曾讲述了小平同志赏识汪洋的两个版本,一个是小平同事1992年南巡回京途中在安徽蚌埠停留,并特别召见了时任铜陵市长的汪洋;第二个版本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来到安徽合肥,接见安徽有关领导,汪洋也被点名要求参加。会见后,小平同志对汪印象深刻,认为其是个人才。
不管哪个版本,此后不久,汪洋即调离铜陵,担任安徽省省长助理兼省计委主任。
哎,这位同学,怎么还在看不实用的饭局阅读啊,赶紧去看考公教材先!
虽然你既不是团委干部,好多央企国企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给你,冲一冲,你黯淡的人生或许还能迎来一线光明。
写到最后,我谨慎提醒所有阅读这篇文章的人,凡事都有例外。说完这句话,我再次莞尔一笑。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在准备数据分析师面试时,掌握高频考题及其解答是应对面试的关键。为了帮助大家轻松上岸,以下是10个高频考题及其详细解析,外加 ...
2024-12-20互联网数据分析师是一个热门且综合性的职业,他们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为企业的业务决策和运营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尤其在如今 ...
2024-12-20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数据分析师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更是协助企业从复杂的数据信息中提炼出 ...
2024-12-20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驱动的决策方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近年来,数据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正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 ...
2024-12-20在数据分析的世界里,表面上的技术操作只是“入门票”,而真正的高手则需要打破一些“看不见的墙”。这些“隐形天花板”限制了数 ...
2024-12-19在数据分析领域,尽管行业前景广阔、岗位需求旺盛,但实际的工作难度却远超很多人的想象。很多新手初入数据分析岗位时,常常被各 ...
2024-12-19入门数据分析,许多人都会感到“难”,但这“难”究竟难在哪儿?对于新手而言,往往不是技术不行,而是思维方式、业务理解和实践 ...
2024-12-19在如今的行业动荡背景下,数据分析师的职业前景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也充满了许多新的机会。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领域需求的提 ...
2024-12-19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分析师如同探险家,在浩瀚的数据海洋中寻觅有价值的宝藏。这不仅需要技术上的过硬实力,还需要一种艺术家 ...
2024-12-19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大数据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大数据专业应运而生,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应 ...
2024-12-19阿里P8、P9失业都找不到工作?是我们孤陋寡闻还是世界真的已经“癫”成这样了? 案例一:本硕都是 985,所学的专业也是当红专业 ...
2024-12-19CDA持证人Louis CDA持证人基本情况 我大学是在一个二线城市的一所普通二本院校读的,专业是旅游管理,非计算机非统计学。毕业之 ...
2024-12-18最近,知乎上有个很火的话题:“一个人为何会陷入社会底层”?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分水岭,就是“羊水”;还有人说,一 ...
2024-12-18在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数据分析师的技能需求快速增长。掌握适当的编程语言不仅能增强分析能力,还能帮助分析师从海量数据中提取 ...
2024-12-17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分析已经成为许多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想要在这个领域脱颖而出,除了热情和毅力外,你还需要掌握 ...
2024-12-17数据分析,是一项通过科学方法处理数据以获取洞察并支持决策的艺术。无论是在商业环境中提升业绩,还是在科研领域推动创新,数据 ...
2024-12-17在数据分析领域,图表是我们表达数据故事的重要工具。它们不仅让数据变得更加直观,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中的趋势和模式。相 ...
2024-12-16在当今社会,我们身处着一个飞速发展、变化迅猛的时代。不同行业在科技进步、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的推动下蓬勃发展,呈现出令人瞩 ...
2024-12-16在现代商业世界中,数据分析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解析海量数据,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要有效完成这项任务, ...
2024-12-16在当今数据爆炸的时代,数据分析师是组织中不可或缺的导航者。他们通过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可操作的洞察力,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 ...
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