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评选有何“潜规则”?大数据告诉你答案
时钟刚走到北京时间9日19时,村上春树却又落选了,一个不怎么认识的法国人拿走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领跑书榜、白跑诺奖”,一个村上小说的粉丝感叹道。看来,即使押注万贯,也看不穿诺奖评选的秘密了。不过,大数据为一窥这一大奖的神秘评选提供了有用工具。梳理诺奖诞生以来的所有获奖人资料可以发现,年纪够大、共同获奖和出身欧美这三点已经成了大部分诺奖得主的共性。
年纪够老 资历够重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一个人要是在30年前没有实现抱负,那他以后便注定碌碌无为。
不过,和《美丽心灵》中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经历相似,爱因斯坦早在21岁时发表了他关于光电效应的论文,但却是在20年后才获得诺贝尔奖。
印度新闻网站livemint就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统计分析后发现,除了和平奖之外,其他各项奖项的获得者在年龄上越来越大。
统计发现,本世纪(2000-2013年)诺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是65岁,这距离大多数国家60岁的退休年龄已经过去了五年。而在100年前的1911-1920年,当时诺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仅有51岁。100年过去,诺奖得主普遍“老龄化”了。然而,这并不能说太令人惊讶。在上个世纪,科学门类已经极大扩展和细化,知识也极大丰富,在基本框架没有发生颠覆的情况下,要让学者们证明他们无愧于得到这个人类最高奖项自然要花费更长时间。
今年的情况也大概如此。截至发稿前,在已经公布的四奖项的10位获奖人中,就有85岁的物理学奖得主赤崎勇以及75岁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约翰 ·奥基夫。
文学奖得主的年纪最大。本世纪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年纪平均高达69岁,而且未来可能还会更老。相对来说,文学奖更多的是对一个作家终身作品非单个成就的肯定,这可能是一个原因。昨晚公布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也已经年近70岁了。
与人合作 共享诺奖
以物理学奖得主为例,每年的平均获奖人数从1901-1910年的1.4个上升到本世纪的2.6个。化学奖变化更为惊人,诺奖诞生后十数年都是由一人独揽,但到了本世纪,每年获奖者人数达2.4个。
在今年已经公布的四个奖项中,除了文学奖之外,其他三个奖项都分别是三人共同获奖。其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有一对“夫妻档”科学家(挪威科技大学教授梅·布里特·莫泽和丈夫爱德华·莫泽),被引为美谈。
正如上文提到的年纪越来越大一样,同一奖项分享者越来越多在科学界也不是稀罕事,因为巨大的工作量让合作非常必要。
分享的不仅是荣誉,还有真金白银。
在过去110多年,诺贝尔奖奖金也经历了多轮上涨,今年每个奖项的奖金为800万克朗(约113万美元)。不过,由于越来越少的人无法自己“独吞”该奖项,两人或多人分享的案例越来越多,现在每个人拿到的奖金也不如当年。
在去年,每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只能得到4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而1901年,每个获奖者能得到610万瑞典克朗(以可比价格计算)。
不过,绝大多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可以“独享”这笔巨款。由于文学作品对个人精神体验和艺术特色更加重视,文学奖得主100多年来绝大部分颁发给单个人。截至目前,两人“平分秋色”分享该奖的情形只发生了四次,最近一次是在1974年。当时两名瑞典作家埃温特·约翰逊与哈瑞·马丁松同时获得该奖。由于两人均是瑞典学院院士,一时饱受争议。
还是西方人最多
关于诺奖一个极富争议的话题是,大多数获奖者都来自北美和欧洲,超过八成的诺奖得主出生在这里。
虽然出生自欧美以外地区的诺奖得主比例一直在稳步上升,但到本世纪仍只占到所有获奖者的23%。并且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是在欧美方才夺得该奖,反映出科技移民的大背景。
例如,200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出生于印度,但却是作为美国公民得奖的。
今年因发明蓝光LED而摘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3名日本科学家中,中村修二便是日裔美籍人士,他现在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任教授。一个细节是,中村修二在1993年发明蓝光LED后只获得数万日元的奖励,愤而离日赴美,还曾因专利问题与所在公司对簿公堂。
但在非西方环境中土生土长最后摘得桂冠的例子也不少,文学奖就是其一。
比如马尔克斯,其是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虽然曾游历欧洲并在那里做过记者,但他的主要生活经历仍是在拉丁美洲,代表作《百年孤独》从骨架、血肉到灵魂都扎根于这块“魔幻现实主义”的土地。被称为“中国马尔克斯”的莫言在去年也荣膺了该奖,其作品“融合了民间传说、历史与当下”,是中国而非西方的文化结晶。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在当今数据驱动的时代,数据分析能力备受青睐,数据分析能力频繁出现在岗位需求的描述中,不分岗位的任职要求中,会特意标出“熟 ...
2025-04-03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分析师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许多人在踏上这条职业道路时,往往充满疑惑: 如何成为一名数据分析师?成为 ...
2025-04-02最近我发现一个绝招,用DeepSeek AI处理Excel数据简直太爽了!处理速度嘎嘎快! 平常一整天的表格处理工作,现在只要三步就能搞 ...
2025-04-01你是否被统计学复杂的理论和晦涩的公式劝退过?别担心,“山有木兮:统计学极简入门(Python)” 将为你一一化解这些难题。课程 ...
2025-03-31在电商、零售、甚至内容付费业务中,你真的了解你的客户吗? 有些客户下了一两次单就消失了,有些人每个月都回购,有些人曾经是 ...
2025-03-31在数字化浪潮中,数据驱动决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持续飙升。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就业报告》, ...
2025-03-28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流量进来了,转化率却不高,辛辛苦苦拉来的用户,最后大部分都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时候漏斗分析就非 ...
2025-03-27TensorFlow Datasets(TFDS)是一个用于下载、管理和预处理机器学习数据集的库。它提供了易于使用的API,允许用户从现有集合中 ...
2025-03-26"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数据驱动的商业时代,战略级数据分析能力已成为职场核心竞争力。《CDA二级教材:商业策略数据分析 ...
2025-03-26当你在某宝刷到【猜你喜欢】时,当抖音精准推来你的梦中情猫时,当美团外卖弹窗刚好是你想吃的火锅店…… 恭喜你,你正在被用户 ...
2025-03-26当面试官问起随机森林时,他到底在考察什么? ""请解释随机森林的原理""——这是数据分析岗位面试中的经典问题。但你可能不知道 ...
2025-03-25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当下,数据俨然成为企业的命脉,贯穿于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从线上到线下,从平台的交易数据,到门店的运营 ...
2025-03-25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领域,DAU(日活跃用户数)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指标。无论是产品经理、运营,还是数据分析师,DAU都是衡量产品 ...
2025-03-24ABtest做的好,产品优化效果差不了!可见ABtest在评估优化策略的效果方面地位还是很高的,那么如何在业务中应用ABtest? 结合企业 ...
2025-03-21在企业数据分析中,指标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工具。不仅帮助企业统一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还能为业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本文将围 ...
2025-03-20解锁数据分析师高薪密码,CDA 脱产就业班助你逆袭! 在数字化浪潮中,数据驱动决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数据分析人才的 ...
2025-03-19在 MySQL 数据库中,查询一张表但是不包含某个字段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实现:使用 SELECT 子句以明确指定想要的字段,或者使 ...
2025-03-17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而用户画像作为数据分析的重要成果,改变了企业理解用户、开展业务的方式。无 ...
2025-03-172025年是智能体(AI Agent)的元年,大模型和智能体的发展比较迅猛。感觉年初的deepseek刚火没多久,这几天Manus又成为媒体头条 ...
2025-03-14以下的文章内容来源于柯家媛老师的专栏,如果您想阅读专栏《小白必备的数据思维课》,点击下方链接 https://edu.cda.cn/goods/sh ...
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