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小心!大数据在偷你的隐私
小心!大数据在偷你的隐私
2016-09-06
收藏

小心!大数据在偷你的隐私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带领人类步入大数据时代,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信息滥用问题日益严重,公民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或非法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构成严重威胁,做好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迫在眉睫。”这是4月28日在南京邮电大学举行的“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学术报告会关注的焦点。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记者听会的时候,一个骚扰电话不期而至:“姐,我是五洲商茂城的,想向你介绍一下我们这边的门面房。”类似的电话,记者每天都会接到一两个,广告短信更是频繁来扰,而工作邮箱几乎被垃圾邮件占领。
记者的遭遇并非个别。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泄露几乎成了常态。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5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逾六成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损失约805亿元。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建议国家尽早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主要因为从姓名、地址到身份证信息,包括健康信息、医疗信息,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被泄露。
通过特定算法,大数据技术能从既有信息中挖掘出新结论,不仅增加敏感信息暴露的风险,还可能用于影响个人权益的决策。“物联网时代正在走来,它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同样也隐藏着风险。”杨震认为,信息被泄露存在很大风险,随着科技发展,风险会越来越大。“比如,你身上带着一个健康检测仪,监测血压、心跳、血糖这些个人信息,但它是联网的。如果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别人也能知道你的这些隐私信息。”
个人信息是怎么被泄露的?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介绍,去年,我省发生的针对党政机关、重点行业、大型企业等重要信息系统的漏洞攻击事件达1207起,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事件15亿起,政府部门、医院、企业等行业的多家单位发生百万级以上的数据泄露事件。这些网络安全事件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个人信息泄露。
而在消费者眼中,网站和个人终端APP泄露信息最多。据全国30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开展的《2015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状况调查报告》,最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是网站,包括电商平台、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占14%;手机、PAD、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个人信息终端上的APP,占13%;汽车4S店和电信服务商,均占12%;电子邮箱、微信、QQ之类通讯软件和房地产行业,占11%;快递公司,占9%;银行保险业,占8%;医疗、教育、供电、供水、供气等公共服务业,约占5%。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与会专家感慨,这道考题要找到理想答案并不容易。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春晖认为,应对个人信息进行划分,区别对待,以便隐私信息真正得到保护。个人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与人格利益有直接关系的,像肖像、姓名、电子病历,都属于隐私信息,应加以保护;另一类是与人格利益没关系的个人电子信息,可正常利用。收集与使用个人信息应透明公开,托管数据的载体主体应确保个人数据安全,严禁窃取和交易个人数据。
立法保护个人信息迫在眉睫。省律师协会副会长车捷直言,与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的高速发展相比,国内个人信息保护相对滞后。多个部门管理职能存在交叉,需加以厘清。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较少受到严惩,打击和处罚力度需加大。传统观念更注重保护国家的信息和秘密,而不重视保护个人信息。这些状况迫切需要改变。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