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精彩阅读农业大数据怎么玩?中国民企在行动
农业大数据怎么玩?中国民企在行动
2018-04-06
收藏

农业大数据怎么玩?中国民企在行动

科技正在以大数据的形式向农业领域渗透,行业整合成为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决策者多次提出的“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职业”愿景,在科技的武装下正在接近实现。

在农业4.0时代前夜,中国农业生产的三要素已经悄然改变。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形象已被抛弃,科技的力量已使农村劳动力成为“网络新农人”。他们手中的农业大数据平台新工具,已经可以随时监测到土壤、天气、农作物等数据;而越来越多的土地流转,也赋予他们更大的规模效益。

中国农科院农发所研究员胡定寰曾向经济观察报记者描述了他对中国未来农业生产方式的构想。他认为未来中国的农业生产者应该是有技术的新农民,甚至是大学毕业生来经营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

市场主体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相对于国外,中国农业公司很多,但是依靠科技手段提供大数据的龙头农业公司却很少。这也是掣肘互联网科技和传统农业相结合的因素。曾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数据科学家的张弓试图改变这一现状,2015年他离开硅谷,带回了科学技术和大数据解决方案,也带回了在空间、气象和农业领域十分活跃的多位中国科学家。

张弓现在的身份是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在美国,他从事卫星和气象大数据在农业和生态领域的应用,参与了美国农业部和美国森林局以及商业机构的重要项目,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被应用于NASA地球信息共享系统。

张弓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说,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时下农业大数据的发展正当其时。

如果说留给大众印象深刻的是50年代大批留美科学家回国,21世纪的海外人才回国潮正在影响着中国经济结构变革。张弓就是这轮“现象级”中国留学人才回流中的一员。

佳格开始对接中国的农业公司,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领先的农业大数据平台。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农业大数据公司之一,佳格已经获得A轮融资6000万元,其最近的动态是,顺利与现代农业领先企业东方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民企发力

当人们谈论大数据时,或许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农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农业生产面临天气、种植等太多不确定性。而作为最古老的生产形态,农业生产更是远落后于现代工业、服务业的社会产值。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被用到农业领域,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已经逐渐显露。

城镇化、农村劳动力外流,已经让传统意义上农民已经开始主动或被动离开土地。根据此前农业部统计,截至2016年底,二轮承包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4.7亿亩,占比约35.1%,现在2.3亿农户中有7000万农户已经不再直接经营其承包的全部或部分土地。

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农业生产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撑,大数据农业公司越来越有市场,走在前列的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嗅到了这一商机。佳格此时开始登上时代的舞台。张弓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佳格的核心服务是通过提供作物大数据、气象预测以及病虫害预警服务,实现中国农业从传统“看天吃饭”的经验模式到“知天而作”的现代数据农业模式的转变。

农业大数据公司是服务农业公司的公司。张弓介绍:“具体来说,佳格可以为农业企业解决的痛点包括以气象、遥感和地面数据为基础的农业信息系统,比如给用户提供作物长势监测,结合地块级气象服务和病虫害预警、智能化灌溉植保,有效提升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另一类是农产品的评估需求,包括农业种植,农产品贸易和金融体系服务。”

这一次,佳格选中了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东方集团,后者旗下的子公司东方粮仓已建立了从育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管理商业模式。2009年成立的东方粮仓先后在黑龙江省五常、方正、肇源这3个粮食主产区投资兴建了3个年综合加工能力为30万吨的现代化稻谷精深加工园区,并在五常核心产区流转13000亩优质水稻田。其与五常市政府合作建设的五常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与欧洲、美国大农业相比,中国人均耕地少、土地分散,这对农业数据收集造成很大困难。此外中国农业还存在大数据人才匮乏、大数据共享度低等困扰。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建议,中国应该加快构建数据资源体系,解决农业数据匮乏问题。

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明涛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中国农业还缺乏一些大数据,农产品的市场行情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在价格变化中吃亏的可能更多的是种地的人,他们从种植到收获,包括最后相关的消费数据都是极其缺乏的,所以需要一种方式能够快速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

孙明涛认为,不管是通过气象、气候数据,还是其他卫星得到的播种面积等相关数据,是能够有效解决生产这端数据供给的。

事实上,即使正在走向规模化经营,中国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靠天吃饭”的困局。甚至在中国农业保险赔付率不高的现状下,一旦遇到暴雪、强降水等天灾,尤其是设施农业经营者很容易难以收回成本,更不用谈当年盈利了。根据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2017年底安徽省雪灾时,一家投资上千万的合作社受灾严重,而按照当地保险公司规定,仅依据其对合作社核定损失额的40%进行赔付。

从防范风险、降低损失的角度来讲,大数据公司的出现解决了这两点的矛盾。张弓的独特经历也使得公司能够利用中、美、欧等数十颗卫星和无人机实时采集地面和气象数据,整合土壤、地块、作物、农资等全方位信息。

张弓介绍,这些信息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像解析和数据分析算法,为现代农业产业提供全产业链数据支持和管理服务,提高农业管理的科技化水平和精细化管理能力。此外,佳格已经可以做到进行产值预判,从金融和贸易的角度,服务场内场外期货公司、贸易公司。

农业4.0前夜

毫无疑问,中国农业生产正处于巨大变革之中。正如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带来了工业4.0时代,这片土地上的互联网数据和传统农业生产碰撞,正将中国的农业带向4.0时代。农业4.0从2015年开始备受关注,这一年11月,《农村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公布,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健全的目标。

农业部课题组曾对六省1072农户数据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化对农户农业经营收入有重要影响。查询农业信息的农户比不查询信息的农户家庭农业经营收入要提高45.8%;使用过农业信息技术的农户比未使用的农户收入高14.3%。

这些数据仅仅是针对分散农户做的信息技术调查。对于规模化生产者运用大数据科技手段后增收额的变化,官方尚没有相关的数据,但这一改变生产方式的手段,对于农业增收的影响可想而知。

政府层面推动的现代农业4.0项目的代表是北京市大兴区的500亩西红柿,其中一个重要温室大棚根据需要自动调整光线,西红柿需要快速生长时光线是直射的,而需要慢慢生长时则调整到斜射的角度。由于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这些西红柿的生长可以实现全程可追溯。

专业的农业公司所面对的生产规模远非500亩。仅仅东方集团的子公司东方粮仓在黑龙江省五常市就有13000亩优质水稻田。

孙明涛告诉经济观察报:“与佳格合作,就是要把科技引入农业,提高农业产量,降本增效,提升产业化水平;同时,双方共同探索出一套成功的模式,激发行业内更多创新力,共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虽然与自带话题的BAT等传统互联网公司相比,大数据公司显得有些低调,但却在悄无声息中消融行业边界。佳格就是这样,作为一家通过卫星和气象大数据服务于农业、环境、金融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公司,佳格已经开始将前沿互联网大数据融入到传统农业中来。从技术本身来看,这家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将目标智能识别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领域、并率先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公司。

对于未来的发展,张弓告诉经济观察报,佳格首先是从农业相关领域切入,做好农业种植板块,得到种植经验积累之后再逐渐向上下游推进。佳格不仅是农业大数据,更是以空间数据为核心。佳格在基础技术平台上最主要的应用除了农业,还有金融、生态环保,并以这几个应用为核心逐步拓展其他相关行业。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