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领域中最为人称道的七种降维方法|技术专区
近来由于数据记录和属性规模的急剧增长,大数据处理平台和并行数据分析算法也随之出现。于此同时,这也推动了数据降维处理的应用。实际上,数据量有时过犹不及。有时在数据分析应用中大量的数据反而会产生更坏的性能。
最新的一个例子是采用 2009 KDD Challenge 大数据集来预测客户流失量。 该数据集维度达到 15000 维。 大多数数据挖掘算法都直接对数据逐列处理,在数据数目一大时,导致算法越来越慢。该项目的最重要的就是在减少数据列数的同时保证丢失的数据信息尽可能少。
以该项目为例,我们开始来探讨在当前数据分析领域中最为数据分析人员称道和接受的数据降维方法。
缺失值比率 (Missing Values Ratio)
该方法的是基于包含太多缺失值的数据列包含有用信息的可能性较少。因此,可以将数据列缺失值大于某个阈值的列去掉。阈值越高,降维方法更为积极,即降维越少。该方法示意图如下:
低方差滤波 (Low Variance Filter)
与上个方法相似,该方法假设数据列变化非常小的列包含的信息量少。因此,所有的数据列方差小的列被移除。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方差与数据范围相关的,因此在采用该方法前需要对数据做归一化处理。算法示意图如下:
高相关滤波 (High Correlation Filter)
高相关滤波认为当两列数据变化趋势相似时,它们包含的信息也显示。这样,使用相似列中的一列就可以满足机器学习模型。对于数值列之间的相似性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表示,对于名词类列的相关系数可以通过计算皮尔逊卡方值来表示。相关系数大于某个阈值的两列只保留一列。同样要注意的是:相关系数对范围敏感,所以在计算之前也需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算法示意图如下:
随机森林/组合树 (Random Forests)
组合决策树通常又被成为随机森林,它在进行特征选择与构建有效的分类器时非常有用。一种常用的降维方法是对目标属性产生许多巨大的树,然后根据对每个属性的统计结果找到信息量最大的特征子集。例如,我们能够对一个非常巨大的数据集生成非常层次非常浅的树,每颗树只训练一小部分属性。如果一个属性经常成为最佳分裂属性,那么它很有可能是需要保留的信息特征。对随机森林数据属性的统计评分会向我们揭示与其它属性相比,哪个属性才是预测能力最好的属性。算法示意图如下:
主成分分析 (PCA)
主成分分析是一个统计过程,该过程通过正交变换将原始的 n 维数据集变换到一个新的被称做主成分的数据集中。变换后的结果中,第一个主成分具有最大的方差值,每个后续的成分在与前述主成分正交条件限制下与具有最大方差。降维时仅保存前 m(m < n) 个主成分即可保持最大的数据信息量。需要注意的是主成分变换对正交向量的尺度敏感。数据在变换前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同样也需要注意的是,新的主成分并不是由实际系统产生的,因此在进行 PCA 变换后会丧失数据的解释性。如果说,数据的解释能力对你的分析来说很重要,那么 PCA 对你来说可能就不适用了。算法示意图如下:
反向特征消除 (Backward Feature Elimination)
在该方法中,所有分类算法先用 n 个特征进行训练。每次降维操作,采用 n-1 个特征对分类器训练 n 次,得到新的 n 个分类器。将新分类器中错分率变化最小的分类器所用的 n-1 维特征作为降维后的特征集。不断的对该过程进行迭代,即可得到降维后的结果。第k 次迭代过程中得到的是 n-k 维特征分类器。通过选择最大的错误容忍率,我们可以得到在选择分类器上达到指定分类性能最小需要多少个特征。算法示意图如下:
前向特征构造 (Forward Feature Construction)
前向特征构建是反向特征消除的反过程。在前向特征过程中,我们从 1 个特征开始,每次训练添加一个让分类器性能提升最大的特征。前向特征构造和反向特征消除都十分耗时。它们通常用于输入维数已经相对较低的数据集。算法示意图如下:
我们选择 2009 KDD chanllenge 的削数据集来对这些降维技术在降维率、准确度损失率以及计算速度方面进行比较。当然,最后的准确度与损失率也与选择的数据分析模型有关。因此,最后的降维率与准确度的比较是在三种模型中进行,这三种模型分别是:决策树,神经网络与朴素贝叶斯。
通过运行优化循环,最佳循环终止意味着低纬度与高准确率取决于七大降维方法与最佳分类模型。最后的最佳模型的性能通过采用所有特征进行训练模型的基准准确度与 ROC 曲线下的面积来进行比较。下面是对所有比较结果的对比。
从上表中的对比可知,数据降维算法不仅仅是能够提高算法执行的速度,同时也能过提高分析模型的性能。 在对数据集采用:缺失值降维、低方差滤波,高相关滤波或者随机森林降维时,表中的 AoC 在测试数据集上有小幅度的增长。
确实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越多越好似乎已经成为公理。我们再次解释了当数据数据集宝航过多的数据噪声时,算法的性能会导致算法的性能达不到预期。移除信息量较少甚至无效信息唯独可能会帮助我们构建更具扩展性、通用性的数据模型。该数据模型在新数据集上的表现可能会更好。
最近,我们咨询了 LinkedIn 的一个数据分析小组在数据分析中最为常用的数据降维方法,除了本博客中提到的其中,还包括:随机投影(Random Projections)、非负矩阵分解(N0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自动编码(Auto-encoders),卡方检测与信息增益(Chi-square and information gain), 多维标定(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相关性分析(Coorespondence Analysis),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聚类(Clustering)以及贝叶斯模型(Bayesian Models)。感谢 Asterios Stergioudis, Raoul Savos 以及 Michael Will 在 LinkedIN 小组中提供意见。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在数据科学的广阔领域中,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占据了重要位置。尽管它们常常被视为有关联的领域,但两者在理论基础、目标、方法及 ...
2025-02-05在数据分析的世界里,“对比”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这就像两个女孩子穿同一款式的衣服,效果不一样。 很多人都听过“货比三 ...
2025-02-05当我们只有非常少量的已标记数据,同时有大量未标记数据点时,可以使用半监督学习算法来处理。在sklearn中,基于图算法的半监督 ...
2025-02-05考虑一种棘手的情况:训练数据中大部分样本没有标签。此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半监督学习方法来处理。半监督学习能够利用这些额 ...
2025-02-04一、数学函数 1、取整 =INT(数字) 2、求余数 =MOD(除数,被除数)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保留小数位数) 4、取绝对值 =AB ...
2025-02-03作者:CDA持证人 余治国 一般各平台出薪资报告,都会哀嚎遍野。举个例子,去年某招聘平台发布《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 ...
2025-02-02真正的数据分析大神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认为他们能轻松驾驭各种分析工具,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找到潜在关联,或者一眼识别报告中的数 ...
2025-02-01现今社会,“转行”似乎成无数职场人无法回避的话题。但行业就像座围城:外行人看光鲜,内行人看心酸。数据分析这个行业,近几年 ...
2025-01-31本人基本情况: 学校及专业: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统计 实习经历:快手数据分析、字节数据分析、百度数据分析 Offer情况:北京 ...
2025-01-3001专家简介 徐杨老师,CDA数据科学研究院教研副总监,主要负责CDA认证项目以及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类课程的研发与授课,负责过中 ...
2025-01-29持证人简介 郭畅,CDA数据分析师二级持证人,安徽大学毕业,目前就职于徽商银行总行大数据部,两年工作经验,主要参与两项跨部 ...
2025-01-282025年刚开启,知乎上就出现了一个热帖: 2024年突然出现的经济下行,使各行各业都感觉到压力山大。有人说,大环境越来越不好了 ...
2025-01-27在数据分析的世界里,“对比”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这就像两个女孩子穿同一款式的衣服,效果不一样。 很多人都听过“货比三 ...
2025-01-26数据指标体系 “数据为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当前,数据信息不再仅仅是传递的媒介,它成为了驱动经济发展的新燃料。对于企业而 ...
2025-01-26在职场中,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感到无从下手,或者抓不到重点,可能是因为你掌握的思维模型不够多。 一个好用的思维模型, ...
2025-01-25俗话说的好“文不如表,表不如图”,图的信息传达效率很高,是数据汇报、数据展示的重要手段。好的数据展示不仅需要有图,还要选 ...
2025-01-24数据分析报告至关重要 一份高质量的数据分析报告不仅能够揭示数据背后的真相,还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洞察和建议。 年薪70 ...
2025-01-24又到一年年终时,各位打工人也迎来了展示成果的关键时刻 —— 年终述职。一份出色的年终述职报告,不仅能全面呈现你的工作价值, ...
2025-01-23“用户旅程分析”概念 用户旅程图又叫做用户体验地图,它是用于描述用户在与产品或服务互动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触点和情 ...
2025-01-22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竞品分析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数据分析师写竞品分析的那些事儿。 一、明确 ...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