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大数据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_数据分析师
大数据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_数据分析师
2015-05-06
收藏

大数据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_数据分析师


若要评选今年最热门的词语,“大数据”应该能够名列其中。当下,各行各业都在热议大数据,有人甚至把2013年称作“大数据元年”。无论是否承认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文化创作、生产、传播与消费的影响已经产生,信息技术下的新文化形态和业态逐渐形成,大数据背景下的文化发展潮流正在涌动。在此背景下,举办有关大数据与大文化的高峰论坛就显得及时且必要。

10月25日,首届大数据——大文化高峰论坛在上海市宝山区举行,受到业界多方关注。此次论坛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海宝山科技园联合主办,上海宝山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中传华彩(北京)国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与会的多位专家和数十家文化企业代表就“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与大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文化产业应该以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去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崔成泉表示,大数据不仅深刻影响着我国当前的网络文化,而且深刻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大文化遇上大数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也是本次论坛举办的深层背景。

什么是大数据

在大家都在谈论大数据的当下,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何为大数据,大数据的技术特征是什么。因此,首届大数据——大文化高峰论坛特别将“什么是大数据”列为一个重要议题进行讨论。

人们对大数据的讨论是由《大数据》和《大数据时代》两本书引发的。《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曾在书中表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它开启了一次重大的代际转型,发动了一次时代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由此可见,大数据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容忽视的。正如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标准研究中心主任闫贤良所说,“无论我们选择与不选择,大数据技术进入文化领域是必然的。大数据打开了文化的窗口,便有新型的文化业态快速成长。传统意义的文化将失去往日的宁静,不再自在自为。”

那究竟什么是大数据?北京中科新视界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波认为,有关大数据的定义,大家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定义是为了更经济地从高频率的、大容量的、不同结构和类型的数据中获取价值,而设计的新一代架构和技术。国家图书馆馆长助理孙一钢认为,大数据就是可计算的海量内容,因为数据是由数字组成的,数据是可计算的。这里的可计算是指可加工、可整合、可处理,以及可挖掘。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陈洪对大数据特征的理解则是体量大、多样化、快速化、价值密度不高。

基于大数据的重要性,现在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积极地从政府层面推动大数据应用和研究,如美国和英国。据了解,我国也有很多大学已成立相应的大数据研究机构。

大数据与文化融合势在必行

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大数据技术正在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颠覆着我们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胡惠林表示,大数据、大文化其实是数据和文化关系的一个全新命题,如何来解决这个命题?如何来回答这个问题?或者在大数据时代能否建立大文化?能不能推进大文化建设的实现?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表示,在大数据时代,转变思维方式很重要。思维的转变对研究、寻求对策都会发生转变。以往的文化艺术学的研究都是寻找一种因果关系,现在则更注重关联性。

关于大数据与文化的结合,华院数据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宣晓华认为,很多文化领域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不过,当前有关大文化与大数据融合的实践还很少,但是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以及业界对文化发展新路径的摸索,以后肯定会有更多问题可以通过大数据来提升和优化。今年初,美国有一份报告显示,对于云计算信赖的主要结果是促进了大数据的迅速发展,虽然近期难以分析大数据带来的全面影响,但其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不可小视。比如说,图书馆需要考虑用户如何使用个人数据并据此调整图书馆的服务等。

孙一钢表示,大数据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从大数据中分析潜在的价值决定了大数据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大数据时代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方式、手段、模式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增值将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导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明认为,在文化产业领域,从小数据到大数据扩大了文化市场的资源配置空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型的战略资源。另外,大数据时代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代理人和委托人的欺骗动机可以得到有效抑制,这样公共服务的效率也会得到提升。

“大数据的文化意义在于其重新定义了文化创造方式、扩展了文化资源内容、丰富了创意生成手段、创造出新的文化生态、改变了文化传承方式、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哲学。”四川省文化厅宣传信息中心主任赵红川认为,在面对大数据的时候,政府职能面临数据管理终端数量增长、数据空间变化和服务与管理模式创新三重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政府管理占领创新制高点的战略机遇。

理性看待大数据

大数据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将是直接而深入的,文化领域也正在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过与会专家也表示,相信大数据,但不能迷信大数据。

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李向民表示,拿数据指导、影响文艺创作,或者研究文艺作品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只是过去用的是少量的样本或数据,而不是海量的数据,这是一个本质上的不同。“大数据某种意义上只能作为一个工具,不能代替人类自己的分析。如果把所有的事情交给大数据来处理很可能会陷入困境。”李向民说。

举例来说,现在很多影视公司在制作影视作品时,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来指导创作,看起来似乎是合理的,但是实践结果往往并非如此。正如蛛网理论所研究的,今年的猪肉产量是由去年的猪肉价格决定的,生猪从饲养到出栏有一定时间,这就导致生产量和价格之间永远不合拍。这一理论在文艺创作领域同样适用。创作一部影视作品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创作之时,就算掌握了翔实又丰富的数据,也很难保证作品推出之后,市场口味不变。

“今年6月上映的电影《富春山居图》就是一个例子。可以看出制作方做了充分的市场分析,目前观众喜欢的元素如大牌明星、大制作、特效、悬疑等在影片中都能看到,但最后的结果并不理想。由此可见,在应用数据指导文艺创作的时候,依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大家回过头来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大数据对文艺作品的生产或生产的影响体现在什么地方。”李向民认为其更多是在营销领域,通过一部电影分析观众群体的主要需求,然后根据需求选择相应的影片在院线发行。同时,也可以根据观众的需求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大数据对文化领域的影响肯定是巨大的,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对于文化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往前跨一步也可能会变成谬误。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