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精彩阅读大数据时代 谁动了我们的隐私_数据分析师
大数据时代 谁动了我们的隐私_数据分析师
2015-05-22
收藏

大数据时代 谁动了我们的隐私_数据分析师


乐享电商的便利,憧憬智慧城市的美好,期待“互联网+”的无限可能……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里,技术的进步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益者。与之相随,当个人信息不断被收集、利用,隐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便利化与隐私权,如何选择?

  “普吉岛7日游,二手房交易,海外代购……最近上网总能在许多页面上看到我所关注的信息,感觉自己的隐私谁窥知了。”5月20日,家住济源的陈女士表示。

  与陈女士的忧虑不同,在洛阳工作的陈蕊却挺享受数据推送的便利。“网购时经常收到与自己搜索东西相似的推荐,觉得挺方便。”陈蕊说,对于信息被收集的情况,她则表示“没什么可担心”。

  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这意味着近半数人的生活与互联网密不可分。根据今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网民对互联网安全的感知调查中,有45.1%的人选择了比较安全,42%的人认为不太安全。

  有效预测、精确直达等特性,让大数据为个性化医疗、商业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但这种以收集个人信息加以深耕使用的逻辑,令个人隐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手机支付宝的手势密码只要错误输入五次就能通过程序重新设定,如果手机丢了,别人就能轻易修改你的密码。”“80后”网购达人小石道出了不少人的忧虑。QQ 群数据泄露,支付宝信息泄露,12306网站用户信息泄露……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频发。正如许多业内专家所担忧的那样,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和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网络安全问题将集中出现。

  2014年,我国的公共Wi-Fi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据360一项全国调查显示,国内80%的Wi-Fi能被轻易破解,用时不超过15分钟。由此引发的网银账号被盗、个人信息泄露等案件也呈逐年上涨趋势。

  当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时,当人人都开始习惯依赖各种公共Wi-Fi时,却少有人了解,所谓“免费”并非没有代价:“消费者进店后登录公共Wi- Fi,通过技术跟踪就能知道他的消费信息和习惯,继而进行更精准的营销。这是目前许多外国商业零售商采取的方式,国内一些企业也正在尝试。”一位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边是大数据带来的种种便利,一边是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潜在威胁,如何选择?对很多人而言,这的确是个难题。

  谁在窥探“我”的隐私?

  “大数据大大地威胁到了我们的隐私和自由,这都是大数据带来的新威胁。”虽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中向世人展示了大数据神奇的变革能量,但他也不曾忘记,大数据对个人隐私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他甚至将大数据的使用方比作“无处不在的第三只眼”。

明明接入公共Wi-Fi,却被黑客悄然移花接木,邮箱、密码以及手机里的照片都尽在他人掌握之中。今年央视“3·15”晚会的一个现场试验让不少观众心惊。而对黑客而言,这只是“举手之劳”。“Wi-Fi上网需要通过DNS服务器。用户一旦使用被黑客篡改的恶意DNS服务器访问网站,就有可能被劫持至钓鱼网站,最终导致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被盗。目前,DNS被恶意篡改已成为全球网络安全的最大隐患。”网络工程师张瑞泽介绍说。

  “有些互联网公司也会在网页上加代码,通过服务器cookie收集客户信息,甚至能够精确到某个人群,用户根本无法察觉。”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网络工程师告诉记者,“当你上网时,你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信息都可能被窥探。”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